览六千里长江文化!百万市民科普游第四站热力开启
长江,这条滋养中国众多省市百姓的母亲河对华夏民族繁衍生息意义不凡。长江文明,这部蕴藏古老中华传统文化的大书,为我们继往开来做了深厚的积淀。
8月17日,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局主办,武汉市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湖北之声、湖北经广承办的“2023年武汉市百万市民科普游”活动走进长江文明馆。
长江文明馆位于武汉园博园内,馆舍面积3.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28万平方米,分序厅、走进长江厅、感知文明厅和梦幻长江厅四个部分,拥有藏品9141件。长江文明馆讲解员陈冲表示:“这里汇集了长江沿线的‘国家宝藏’,凝聚了六千里的长江文明。常设展览‘长江之歌、文明之旅’展示了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丰沛资源与悠久历史,展现了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长江文明。”
(长江文明馆讲解员陈冲<左>讲解中)
“走进长江”展厅里,蓝色灯光勾勒出长江水系脉络。沿着地面的线条指引,参观者将开启一场浓缩的长江之旅:从长江之源沱沱河出发,途经长江上中下游重要城市,走向长江入海口崇明岛。该展厅以长江自然生态条件为轴,展现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水道与资源以及一批珍稀动植物标本,包括野牦牛、藏羚羊、大熊猫、华南虎、水杉、对节白蜡等,让人不禁感叹,长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走进长江”展厅剑齿象)
“感知文明”展览面积3517平方米,以“文明的漩涡”为设计理念,以水孕育人类、人类创造文明、文明融入生态为脉络反映长江的历史与文明。展览包括藏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一批文物。如展示藏滇文化的西藏的唐卡、云南的立牛铜贮贝器,展示巴蜀文化的重庆大溪文化的双面人玉雕,展示荆楚文化的湖北盘龙城大玉戈和曾国第一剑,展示吴越文化的江苏的元朝青瓷、上海崧泽文化的石犁等。观看直播的云上市民留言表示:“通过百万市民科普游的直播,我了解到了长江流域文明对中华文明的意义。”
(主播乔越体验古琴)
长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湖北,是长江流经唯一超过千公里的省份,拥有底蕴深厚的长江文明,从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人,到约百万年的郧县人,再到约20万年的长阳人、约10万年的黄龙洞人、5万至2万年的汉阳人,在湖北这片土地上,长江文明生生不息。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引领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北迎来了从长江走向世界的新时代。现场市民表示:“编钟、楚辞、汉阳知音等等构成了荆楚文化,神农架构成了生态屏障,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显著,如果说长江是一条巨龙,湖北就是‘龙腰’,长江滋养了千湖之省,身为湖北人很骄傲。”
长江之水滚滚东逝,长江文化生生不息。保护、传承、发掘、弘扬长江文化,是责任、是使命,也是科普活动的意义。2023年百万市民科普游第四站,带领现场和云上观众溯源长江,追寻长江文明的足迹。看沧海桑田,巨流诞生;寻物华天宝,大江的馈赠;忆刀耕火种,文明发端。活动通过省级政务平台长江云网络直播的方式,带领百万市民云游各科技场馆。活动共六场,欢迎市民朋友“云上打卡”。
记者:刘宁
摄影:丁雨桐
编辑:胡明畅
审核:齐鸣 刘晓蕾 胡梦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