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绘新图 |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湖北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定航、谋篇布局。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北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眼国内国际双循环,瞄准五大优势产业,抓好区域协调发展,奋力书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湖北答卷”。
新时代“九州通衢”释放新优势
盛夏时节,长江中上游第一港——武汉阳逻港,船来船往,一片繁忙。
长江云新闻记者吴简雅:“在阳逻港远程调度室里,我身边的龙门吊司机们像玩游戏一样,只用操控远程设备手柄,就能让100米外的集装箱完成装卸作业。通过数字化赋能,只用呆在远程操控室内,一名司机能控制3台龙门吊,一小时能完成60吊集装箱装卸作业,也就是说他们的效率提升了3倍。”
如今的阳逻港已实现“航运向东入海、班列向西入欧”,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而凭借联通全球的交通网,“九省通衢”的湖北正迈向“九州通衢”。每隔五分钟有一趟高铁在武汉通过长江,搭乘着电子元器件的货运飞机从欧美抵达鄂州花湖机场再飞至全国各地。一张看不见的数字交通网,实现了铁、水、公、空数据共享。花湖机场这条智慧高速就可以根据收集的数据,保障不同车辆的安全高速行驶,让航空货物在鄂州花湖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之间快速流动。
湖北省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陈红宁:“聚焦很难获取的物流数据,破解物流市场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等难题,通过实现铁水公空‘四网融合’,创新性打通公铁水‘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流程,提高供需匹配和协同衔接效率。”
今年上半年,湖北建成了多个供应链物流平台,从融资、物流运输等多个方面帮助企业降成本。22个多式联运货运枢纽推进;新建成12个客货运输站场,提高转运效率。目前全省综合交通里程已达32万公里,功能更加完善的交通网,将为“九州通衢”积蓄新动能,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释放新优势。
五大优势产业聚势成链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湖北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产业链,一项项突破“卡脖子”的技术在湖北诞生。
长江云新闻记者夏晓青:“这里是光迅科技的高端光模块生产车间,我手中的就是一个800G光模块,是目前商用速率最高的。别看它个头小 ,但技术十分硬核 ,其中搭载的指甲盖大小的光芯片、光器件都是由企业自主研发生产。”
汇聚了1.5万家企业的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链正从“最完整”迈向更“自主可控”。从2019年开始,全省大力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机制,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人才评价难等问题;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紧盯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北斗等5大优势产业,产业链上下游一起挺进了创新“主战场”。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陆培祥:“湖北的光电产业方面最近几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突破卡脖子的技术,另外一方面还是要更大的前瞻性,就是在源头方面,基础研究跟应用基础方面,应该更大地投入、更加地重视。”
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湖北提出,打造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较上年增长37.4%。今年以来,湖北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晋级“国家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居全国第五位,创建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单位GDP碳排放6年累计下降23.9%,一个个绿色工厂正在荆楚大地拔地而起,串珠成链。
三大都市圈引领“聚变”
湖北着眼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最大实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大力发展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的战略部署。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以多增长极模式推动全省协同发展。
荆州台记者唐添栖:“我现在是在嘉施利化肥有限公司,在我身后是一辆从荆州松滋临港工业园区开往宜昌磷矿基地的卡车,在司机的订单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从宜昌当阳购买矿石,生产车间在松滋,加工以后的半成品再运往宜昌和荆门,成为生产新能源电池的材料。”
如今,宜荆荆三地通过产业互补,正着力培育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核心基地。在南漳,龙佰钛业投资30亿元,将打造襄阳都市圈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襄阳华中大研究院东津基地正在加快推进。武汉都市圈区域融合发展空前提速,东湖高新区与黄石等六市共建“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经开区与孝感、仙桃共建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科技创新聚势突破,公共服务更是惠及各方。如今,武鄂黄黄8项医保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公积金同城化走在全国前列;“襄十随神”通办事项已发布356项,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平台上线运营;“宜荆荆恩”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协同办理平台正式上线。产城融合赋能新生,都市圈建设成效明显。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尊文:“整个三大板块都能够均衡的向前推进,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水平来看,差距是在缩小的。”
(长江云新闻记者 冯志强 温少海 夏晓青 吴简雅 宋杰 荆州台 通讯员 郭曼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