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铁扫帚”出山记

  2023-07-13 12:07:05
分享到:

7月11日,一辆满载兴山县峡口镇秀龙村铁扫帚的货车,在西陵区葛洲坝街道办众人的指引下,驶进了团结路16号大院。

“上次您来冒着大雨,这次我来顶着太阳,当时是‘好雨知时节’,这回是‘艳阳照前程’呐!”秀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龙热情打着招呼。西陵区葛洲坝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韩亮笑着回答:“孙书记,我一直盼着你们来呀。”

人声吆喝、脚步匆匆,孙龙看着眼前的场景,抹了一把汗,感慨万千。从零散种植到集体结社,从质量参差不齐到整体品控优良,从万家河畔的“山沟沟”到物阜民丰的“三三零”,这短短的118公里,秀龙村却走了整整三年。

纾困境 党群定谋种铁帚

2021年盛夏,刚走马上任的孙龙便遇上头一桩难事——连日的高温让村里的柑橘地热得冒烟,叶子都卷了边。肩挑水泵、手拽水管,他立即领着村“两委”班子聚拢党群力量转着圈儿的在田间地头输水抗旱。

“种点柑子真不容易,还得看老天爷脸色,旱了不行,涝了也不行。”荫凉下的休息间歇,柑橘大户吴小兵直摇头,“就这样还得担心野猪乱拱”。旁人纷纷应声诉苦附和。“有没有旱涝保收,野猪又不破坏的作物呢?”孙龙带着这样的问题加入了闲聊当中。

答案是有。

“周耀青家里的几亩铁扫帚,农活轻省又旱涝保收,每年能添好几千块钱,要不是贩子压价,还能赚更多。”村民王勇指着山的另一侧说。

这一句话,让孙龙想起了小时候秀龙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那一撮撮绿色,不禁拍腿叫好。随后几天,他走村串访、下地踏勘,掌握第一手资料,一场脱胎于田间闲聊的村民代表大会应运而生。

“村委领办、畅通渠道,货不压价、利入集体,不碍柑橘、又稳收入。”刚刚经历干旱的村民们,对会上孙龙提出的发展铁扫帚产业的提议举双手赞成通过,秀龙村铁扫帚专业合作社不日便正式挂牌成立,头一年全村种植面积便超过了60亩。至此,继油桐、柑橘之后,秀龙村的特色产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转模式 人机互动稳品控

2022年,走进刚竣工的铁扫帚厂房,上万把扫帚堆上了房顶。种植面积在持续扩大,扫帚数量与日俱增,订单也如雪花一般飘来:湖北兴山经济开发区订购1000把、兴发集团订购2000把、峡口镇泗湘溪村订购500把、峡口镇中心小学订购100把……村民得了实惠,在家扎扫帚扎得愈发起劲,一切都似乎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一通电话让整个秀龙村的喜悦冷却了下来。有客户反馈,送来的一批铁扫帚存在质量问题,好的扎实耐用,次的一用就散,要求换货。孙龙前往实地察看后,发现确实如此,长的长,短的短,扎丝圈数不一,绑带颜色不一,简直就是一帮“杂牌军”。

满脸愧色的孙龙回村后走遍了几个铁扫帚种植大户,方觉事出有因:“分散种植加工再统一收集的生产模式,外加‘做都做好了,就收进仓库吧’的管理制度,拉低了铁扫帚的整体品控线。”

于是,在当月的合作社碰头会上,孙龙和社员们语重心长地说,“不能砸了我们秀龙的招牌”,共商提出了两项标准化改进举措:一是加工材料集体购买、集体发放,达到制式上的统一标准;二是采购两台机器,标定尺寸、免费使用,达到工艺上的统一标准。

严进严出后的秀龙村铁扫帚整齐划一、焕然一新,孙龙亲自将200把新扫帚送到客户门口,登门致歉。“有错就改,包退包换”,秀龙人的承诺将铁扫帚的招牌擦得更亮一分。

续新篇 迈出大山天地宽

2023年,兴山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来到秀龙村,实地视察厂房,提点孙龙:“你们的合作社办得好,要能谋个品牌,工艺品之类的农副产品也都可以拿进去,一起往山外销售,大有可为。”

思路一转天地宽,在上级单位的帮助下,秀龙村“昭农”农副产品区域品牌正式注册登记,每一把产自秀龙村的铁扫帚都有了独一无二的标志,“这是秀龙的铁扫帚”成了品质的保障和增长的信赖。

孙龙开始将目光转向县外,奔走于各企事业单位之间,先后争取到了来自武汉、十堰、襄阳等地共计5万余元的订单,更是成功与西陵区葛洲坝街道办事处结为了区域协作共建单位,敲开了“三三零”的大门。

6月16日,葛洲坝街办党工委书记韩亮冒雨进山,在厂房里手持铁扫帚仔细端详,和孙龙说,“我们辖区人口密集,物业公司多,这扫帚可是正对‘胃口’啊”,当即便与秀龙村签订了区域协作共建协议,并明确在柑橘销售、电商拓展等方面互通有无,一条强健且有力的“大动脉”给合作社迈出大山添上了源源不断的强动能。

通讯员:万威

责任编辑 马子昂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