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新闻|智慧体育课助力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色发展
襄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共有特殊教育教学班14个,在校生180人。2022年9月1日,学校启动了智慧体育课项目,项目建设有智慧体育课平台及标准的60人跳绳、手环、体测等智能设备,现已在各班全面开展应用。
学校做了一项实验,在普通组和实践组,分别开展传统体育课和智慧体育课。以各组一分钟跳绳成绩为参照评判标准,以评价教学效果。实践前,两组在一分钟跳绳方面成绩相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试验后,实践组和普通组明显拉开差距,实践组男生平均成绩提升11.9%,女生平均成绩提升38.6%,整体平均成绩提升20.3%。高鹏老师表示,“智能体测设备和智慧体育课平台帮助学校实现了体育教学过程的可量化、可视化,极大的促进了教师与培智班、聋教班学生的课堂沟通,有效提升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首先在聋教四年级试点智慧体育教学,每周四、周五体育课常态开展智慧体育课。在6月15日下午体育课上,聋教班杨旭同学一分钟跳绳114个,个人技术动作良好。高鹏老师通过现场观察,结合智慧体育设备数据提示,发现测试后半段学生体力明显下降,呼吸频率和心率升高,前半分钟跳绳个数明显大于后半段。针对这种情况,在个案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了腿部力量练习和耐力、呼吸节奏的训练,从而减少技术动作方面的练习。 由于大部分残障儿童都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身体不良反应,借助智能化教学设备对残障儿童的心率等身体指数进行监测,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智能设备让老师对学生的运动安全“更有底”,并为体育教师们提供精准的运动数据,可以让教师们针对不同身体残障情况的学生,制定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模式。
聋教班有两名同学运动能力弱,无法参与跳绳、跑步等运动,高鹏老师设计个案,鼓励学生从简单动作做起,坚持练习摆臂动作,通过心率臂带监测,一段时间后,学生课上心率情况有较大改善,有助于心肺功能的加强。智慧体育平台帮助特教部体育老师实现了体育教学课上的“一个都不能少”,从聋教班开始,特教部将继续探索、发展全员应用的模式。
特教部体育负责人高鹏老师每周四在聋教四年级开展“50米跑、一分钟跳绳、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四个项目的智能测试,关注10名学生体育健康发展,发掘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为省残运会科学选拔、培养种子选手。经过本学期智慧体育课堂的开展,结合常态体测的数据,特教部初步发现张家豪、梁宇杰两位同学运动能力相对突出,有计划进一步培养,储备种子运动员。结合整体数据,6月前测与后测对比,“50米跑、一分钟跳绳、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四个项目整体水平均有显著提升。
2023年5月12日,湖北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宜昌市圆满落幕,襄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运动健儿首次亮相残运会,斩获1金1银2铜和1个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冰壶是学校特色运动项目,冰壶队的带队老师杨金丽也是个聋哑人。罗汪洋是听障旱地冰壶队的队长,平时学习刻苦,也坚持每天照常训练。每次训练前,他都主动去搬旱地垫和冰壶,有了智慧体育课后,便又多了一项搬运工作。好在智能体育设备轻量化,队员们也非常喜欢在训练时佩戴智能手环,罗汪洋乐此不疲。直到所有准备工作都完成后,他才开始招集队员王诗悦、张正毅和刘陈潇,开始紧张的训练。作为队长,他诚诚恳恳的挥洒着“搬运”的汗水,为队员们的日常训练争取了更多时间。对于智能手环,他也是第一个熟悉功能并佩戴使用的,并且积极的协助杨老师做设备的管理。学校第一次参加湖北省残运会,就在旱地冰壶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罗汪洋非常骄傲,他现在成了老师、队友们的“团宠”。
监制:王俊健 梁湘毅
审核:张宇
责编:来翀
通讯员:李萱庭
编辑:刘鸿雁 龚龑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