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花”开
一片片向日葵迎光盛开,一荚荚油菜垂满田野,白色的大棚点缀于群山之间,金黄的烟叶立于高山之上......在恩施市崔家坝镇斑竹园村,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交替出现。近年来,恩施市崔家坝镇斑竹园村斑竹园村将党建链入产业,以强党建推动产业发展,以党建示范带建设推动产业带建设,全面促进产业振兴。
观念变,让思路“活”起来
在斑竹园村新淌坪组,60座大棚整齐的排列在田野上,一株株西瓜苗正在破土而出,临近的土地上油菜正在收割,等待着向日葵种子的入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当好“快火车”的“火车头”,斑竹园村党支部由内转变、向外学习,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2021年,斑竹园村迎来支委换届和驻村轮换,新的支委和工作队一起谋划了斑竹园村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强化党建引领,按照“低山茶叶与油菜,高山烟叶与蔬菜,逐步推进设施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发展思路,实现产业强村的目标。
“现在三产融合发展是农村发展的趋势,斑竹园村也要根据自己的特色种植业走三产融合之路”,驻村第一书记曾新华到村以后向村支两委提出了这一新的思路。“我参加过很多培训和外出学习,看了别人的成功经验,我就觉得老路子走不通了,得找新路子。”村支部书记向凤成对于这一新的想法也表示认同。
干什么、怎么干,不能凭空产生,但他山之石能攻玉,村支“两委”成员走到外面看经验,请进专家出点子,坐在一起某方案,最终敲定以花为“媒”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立即在村内开展了“油菜花开”亲子科普活动、“向阳花开”旅游活动。
(张远明摄)
试吃“螃蟹”的勇气收获了“螃蟹”的鲜美,特色产业和活动同步推进,吸引游客2000余次,百姓增收70余万元,三产融合初具规模。
2023年,斑竹园村更加笃定三产融合之路,油菜扩种至1200亩,向日葵的扩种至150亩,并引进市场主体大规模发展大棚西瓜等采摘农业,更好促进乡村振兴。
宣传响,让农户“动”起来
栅栏绕着金黄的花海,花草点缀着青瓦白墙,石板步道穿梭在大棚之间,坐落在群山之间的小坝子宛如一座诗意田园山水画。
一抹金黄的花海、一棚白嫩的鲜菇,引得来游人的目光,却停不下旅客的脚步。在农旅发展中,群众才是主体,群众建好自己的“小天地”,才能构成和美大乡村。为了激发群众的自主性,斑竹园村村支“两委”一手抓产业实效,一手抓群众思想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方式,让屋场、庭院和朋友圈成为宣传阵地。
“现在我们这里大棚、花草、游步道都有了,产业强了,环境也要美起来,把自家院子扫干净、搞漂亮,让别人愿意到你屋里玩,愿意到你屋里吃饭,他们来消费,我们才有钱赚。”群众会上,两委干部就群众与乡村旅游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简单而深刻的阐明,朋友圈里,一图看懂共同缔造成为“爆品”。
在干群的共同努力下,脏乱的设施农业区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门外花红草绿、屋内整齐有序、道路田边干净清爽,与盛开的向阳花一起构成一座诗意院落,引来大量游客打卡拍照。不少村民卖上小商品、做上旅游餐,尝到乡村旅游的甜头。
从2021年开始,斑竹园村召开了50多场群众会,充分进行理论宣讲和政策解读,让百姓看到发展的决心,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群众变袖手旁观为主动参与,共植“花”海,共嗅“花”香。
服务优,让市场主体“留”下来
2023年春天,斑竹园村的富硒油菜薹着实火了一把,田间直播采摘,就地分拣打包,油菜薹从小山沟坐上飞机销往沿海大城市,实现每天2吨的销售量,成为浩宇翔农业的大产品。这一走俏的产品背后,离不开斑竹园村党支部细心服务。
2022年油菜薹育苗期间,正碰上恩施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急坏了浩宇翔农业负责人,“不想点办法,明年没得收成,前期投资都要打水漂。”为了保证油菜薹的存活率,斑竹园村党支部与浩宇翔农业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张远明摄)
村支两委与各部门积极沟通合作,在保障群众生活用水的前提下,从水源地远程取水,购置安放蓄水桶,号召群众开展洒水工作,在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油菜薹长势良好,喜获丰收。
“项目、企业到斑竹园落地,对斑竹园来说都是宝贵的发展机会,我们要把服务做好,才能留住他们,为斑竹园谋更大的发展。”村常务副主任胡景成说道。近年来,斑竹园村党支部坚持有求必应,做好“店小二”,把服务送到项目一线。
经过不断优化服务,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入驻斑竹园,斑竹园的特色油菜、腊肉、土豆、烟叶等产业也在市场主体的投入下不断发展壮大。
记者:郭蜜蜜
通讯员:李文元
编辑:程天洁
编审:黄鹏 王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