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广东畈村这个村民小组开启村湾治理新模式

  2023-05-23 17:23:25
分享到:

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广东畈村16组上屋朱湾在村湾治理中大胆创新,探索实施“能人+理事会”的村湾治理模式,引回能人杨六林返乡创业带动村组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基础建设、环境治理、文明创建,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如今的上屋朱不仅成为市民游玩的“花果山”,更是村民的“聚宝盆”。


初夏的广东畈村,天蓝山青,植被蓊郁。沿着沥青小路来到16组上屋朱,更觉柳暗花明,被果树环绕的山头散发出阵阵水果的芬香。

“咱们村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原来到处都是荒田荒山。路也不是这样,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这都是乡村振兴带来的福利!”广东畈村综治主任朱正国告诉记者。

上屋朱是一个只有48户、187人的村组。近年来,随着周边开发的推进,不少村民自购工程机械、运输车辆做起了工程生意,赚得盆满钵满。村民们的口袋暖和了,可湾组里的事也变得没人操心了——卫生没人管,村路没人修,开个组员大会挨家挨户上门通知,来的人稀稀拉拉凑不齐。

如何有效开展村湾治理呢?广东畈村两委决定探索实施“能人+理事会”的村湾治理模式,以能人返乡创业带动村组产业发展,促进村湾治理。

村党支部邀请在广东经营餐饮企业多年的党员杨六林回到上屋朱,回村后,杨六林加入村湾治理理事会,和16组里的另外几名党员牵头把通组公路扩宽,原先2米多宽的土路变成了6米宽的柏油路,并修建了一处标准化球场,一个篮球场、一个网球场、三个羽毛球场成为了村民天天必去的“打卡地”。

“这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以前特穷,现在政策好,村里党建引领成立村湾治理理事会,提了方案,我就想着来牵头搞。”为了引导更多的湾组村民共建美丽乡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杨六林创办咸宁聚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领村民“以山地置换股份、以租金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四季果园。

杨六林流转土地480余亩,种植水果2万余株,村民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土地流转租金、基地务工收入等形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上屋朱田园综合体项目实施后,2022年,16组实现农民人均收入2.4万元,组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3万元。组里拿出部分收入用于环境整治、塘堰整修、绿化增补、老年人补贴、大学生扶持奖励等,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和实惠。

杨六林:“这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大棚是2020年开始建的,现在有葡萄、桃子、李子、脐橙、猕猴桃等14个品种,去年又提档升级了,希望把它做成咸安区最好的采摘园,变成花果山。”

中午时分,村民唐汉华、刘翠萍从火龙果大棚里忙完准备回家吃饭。“ 1天100元,吃完饭,接着来搞。”目前,广东畈村有近百位村民在基地实现家门口务工。                                                

记者看到园区旁,有一座精致的超市,16组村民袁德燕是这里的老板娘。“这是村里建的,我承包经营。” 她告诉记者,超市除了为来景区采摘的游客提供配套服务,这里也是小组村湾治理积分兑换超市。“每家每户卫生搞得好,就能得积分,可以来兑商品。”

而在村头,农家乐里早已高朋满座,老板杨军正在招呼客人。他告诉记者,农家乐的员工请的都是本村村民。“厨师每个月9000,服务员3000,可以接待10桌。农庄跟果园配套的,人家来了要有玩的吃的,现在一年能赚二三十万。”                          

    如今的广东畈村16组上屋朱正在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全域旅游、现代农业等工作统筹,把“创建绿色”与“经营绿色”结合,上屋朱不仅成为市民游玩的“花果山”,更成为湾组村民的“聚宝盆”。杨六林:“明年水果就进入丰产期,民宿、水上游乐设施必须跟上了,我希望把上屋朱打造成采摘园、游乐民宿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三年内必须完成。 ”       

记者:方楚楚

通讯员:李婷婷 陈润润 张冲      

编辑:程天洁

编审:陈雯 


责任编辑 程天洁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