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玩具新奇有趣 暗藏风险谁来监管
在许多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具店是学生们经常光顾的乐园,不少价格低廉、新奇古怪的玩具层出不穷。然而新奇有趣的玩法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这是今年315期间媒体曝光的一款儿童玩具,名叫“炸包”,上面印有各种卡通图案,用手捏过之后就会膨胀,胀到一定程度就会炸。爆炸后的炸包还带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也把它叫“臭屁包”,这种炸包没有厂名厂址,却很受小学生的欢迎。
在云南省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几家批发儿童玩具的店铺里都在售卖这种炸包,这些炸包被包装得五颜六色,很引人注意,外包装上既没有生产日期,也没有使用说明,炸包里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也没有列明,至于它的玩法,则全靠卖家口口相传。
商家介绍,与普通炸包不同,会发出臭味的炸包里含有硫化钠,被捏破后,里面的几种物质发生连锁化学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臭包”的臭味正是来源于此。而硫化氢是一种急性剧毒,吸入少量高浓度即可在短时间内致命。
除了校园周边的玩具店,在电商购物平台及二手交易平台,搜索“炸包”字样,立刻出现各式各样的爆炸类玩具,商家打出了“不爆包赔”“安全不伤人”“工厂价直销”的广告语,一个炸包只卖到几毛钱。根据我国玩具安全强制性标准要求,儿童玩具产品在正常使用及经滥用试验后所暴露的化学物质,不应给人体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化学游戏玩具不得含混合时,会因化学反应或加热而引起爆炸的成分。然而,炸包玩具正是两种物质混合时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爆炸,而里面的化学物质一旦误食,后果可想而知。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 何永萍:强制性国家标准《玩具安全第一部分:基本规范》中明确指出,儿童玩具产品在正常使用及经滥用试验后所暴露的化学物质,不应给人体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近年来,网红儿童玩具伤人事件屡见不鲜。2017年6月,内蒙古包头市一小学生在学校周边便利店购买“牙签弩”后,不慎触动发射装置射中左眼,实施了晶体摘除手术,并植入了人工晶体。2020年6月,山东济南一名5岁女童误吞食一种叫巴克球的玩具,医生在其胃里取出190颗巴克球磁珠,万幸孩子最终无危险。
北京市丰台第八中学教师 柳乃嘉:我们应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一个管理,然后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做好孩子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孩子的玩具引导,安全意识要加强教育。
儿童玩具屡屡伤人,专家表示,要对学校周边文具店、玩具店、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行常态化监管。其次,严格落实电子商务平台、校园周边玩具经营主体责任,严禁销售三无产品以及可能造成人身健康安全危害的玩具产品。
(来源:经视直播 编辑:李海 责任编辑:王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