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名单扩容至60个,恢复中的出境团队游呈现哪些新变化?
“3月15日越南方向的旅行团已经出发。”
“我们正在组织产品设计人员到坦桑尼亚进行考察。”
“作为地接社我们推出了新的主题产品。”……
随着《关于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第二批)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发布,旅行社业者更加忙碌了。
01出境名单扩容 旅企深耕市场细磨产品
范围扩大 开发更多可能
团队在广州南站合影 广之旅供图
3月15日7时30分,跟随广之旅前往越南旅游的游客在广州南站集结,这次他们是乘着火车出发的。首团游客以时间比较灵活的退休长者为主,其中年纪最大的是71岁的黄先生,他表示,非常期待在中越边境“步行出国”的体验。
“第二批试点国家丰富程度超出预期。”这是很多旅行社业者看到《通知》的第一反应。有业者表示,这些目的地中有一部分是游客之前就很熟悉的,还有一部分是近几年成功在国内游客心中“种草”的,给旅行社提供了更多可能。
“从第二批恢复试点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具有增长潜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途牛旅游网副总裁曹旭表示,除了此次名单中的越南、欧洲几国外,伊朗、中东非沿线也是用户咨询的热门目的地。游客寻找更多“新体验”的意愿逐渐强烈。
“按照往年的情况来看,6—9月是非洲旅游旺季,第一批试点名单中的肯尼亚、第二批中的坦桑尼亚,都适合研发动物大迁徙产品。”中旅旅行华东区域公司副总经理廖莎告诉记者,纳米比亚、毛里求斯等地深受定制游客人的喜爱。高加索三国,即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也是游客比较关注的。
“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目的地很多可以做成连线产品。”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说,“比如西班牙、葡萄牙可以设计‘伊比利亚半岛游’产品,还有知名度较高的法意瑞产品,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可以组成‘巴尔干之旅’产品。此外,近年来和我国交流不断紧密的一些国家,旅游资源十分具有吸引力,现在我们将加大力度,向更多游客进行推介。”
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国家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对旅行社企业来说是很大的利好。一方面,从旅游供给的角度上,释放了更大的空间,旅行社可以尝试更多的产品组合;另一方面,提振了市场和消费信心,有利于旅行社进一步盘活资金链。
“无论是在人员端还是在资源端,这样的试点恢复给了旅行社排兵布阵的时间。”众信旅游集团品牌部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说,随着先后两批试点国家的恢复,旅行社无论是做相对成熟的连线还是推新品,都有发挥的空间。
对此,凯撒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认同。“从时间维度上,《通知》选在这个节点公布,为旅游企业筹备第二季度、暑期旅游旺季的出境游产品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疫情发生前,凯撒旅游的产品涵盖全球152个目的地国家和地区,随着试点国家的扩大,凯撒旅游的出境旅游业务也在恢复中。”该负责人表示。
和同事认真地把第二批试点国家的名单“捋”了一遍之后,神舟国旅集团市场部总监史涛感到很兴奋。“‘西葡’、法意瑞、希腊深度游等线路产品是我们最快可以推出的。”史涛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之前他们的主要市场就在欧洲,这下可以大展身手了。不过,兴奋之余史涛也感到了压力,重温熟悉的业务看似驾轻就熟,其实,还要面对如何让产品更有吸引力、重新与当地导游和地接社建立联系以及当地物价上涨等新挑战。
记者注意到,在某OTA平台上,目前推出的法意瑞产品价格较疫情发生前上涨了1倍多。在意大利做地接服务的环意国际旅行社负责人张环坦言,产品价格确有短时升高的现象,原因在于旅游市场规模还没有起来,因此成本降不下来。“量大价格就会下降”,这是一个市场规律,但在旅游市场恢复初期,中国游客到访数量与疫情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住宿、餐饮、交通等地接资源的价格就会相应提高,但长期来看这种情况有望在市场进一步恢复后得到改善。
打磨资源 产品更具新意
“3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旅游目的地的很多景区没有太大变化,古迹依旧在那儿、故事还是那些,但是国内游客对旅游的需求变了,简单地打卡很多人在疫情前就已经完成了,他们想要更深度的体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加入更多花样。”史涛说。
采访中,多位业者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想要进一步启动市场,赢得游客青睐,精雕细琢地打磨产品是重要的一步。
“目前,我们正在跟多个试点目的地国家的旅游局进行对接,争取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更多信息,派出产品研发团队到当地考察,推出更多新品。”廖莎告诉记者,“在产品开发方面,我们遵循的原则一是‘在大众的热门目的地中寻找小众的机会’;二是在新兴的目的地中发掘最具代表性的热点玩法,吸引更多游客到访;三是文旅融合是目的,要用更多方式去呈现当地的文化和风景。”
正准备推出意大利游学项目的张环对此也比较有感触。在她看来,产品的竞争力在于主题化。“针对中国青少年游客,我们准备在暑期推出艺术修养启蒙之旅、博物馆陈列之旅等。意大利是很有艺术气息的王国,在提升审美力上有不错的资源。要让游客‘游’所收获,比单纯的打卡可能更有吸引力,所以这也是市场恢复后我们想探索的方向。”张环说。
采访中,有业者提到,开发较为小众的目的地是实现产品差异化的关键。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在疫情发生前就时常会出现在定制团、商务考察团的线路中,但有规模的旅游团较少,这次正好给了我们进一步了解中东欧旅游市场的机会。”史涛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努力和这几国的旅游业者进行接洽,看看能不能设计一些小众线路。之前很多人是通过一些知名的电影了解这些国家,现在网友直接称塞尔维亚为“塞铁”,想要去这些国家转一转的需求也陡然上升。而这几个目的地恰恰有非常好的自然风光、民间文化、特色美食和丰富的体育活动,当地居民也很热情好客。
“从目前产品销售及游客需求看,避开人群聚集、青睐自然、团组规模小是很多游客的诉求。比如,巴尔干地区诸国、高加索地区诸国、中亚斯坦国、古巴、南太平洋岛国,以独特的文化和旅游特色,吸引了更多游客体验。”凯撒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但如何将资源转化成产品,还需要下功夫。
浙江华运文旅集团总经理钱日文观察到,游客对于老挝、蒙古、塞尔维亚等目的地比较关注。他们在产品设计上更注重游客对于目的地的体验感,而不是让游客“到此一游”。“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开发‘一带一路’主题产品,比如,中国+老挝+泰国游、西伯利亚国际列车主题游。对于较为小众的目的地,我们会采用小众+大众的连线方式,增加产品的新意,丰富游客体验。”
在中旅旅行华北区域公司副总经理王琛琛看来,疫情之后,成熟的产品会越来越成熟,同时,新兴目的地的差异化产品会越来越有吸引力。“以目前产品较为成熟的冰岛为例,几年前这个市场还属于小众新兴市场,有企业因为拿到了独家资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业者们‘羡慕’的对象。”
采访中,“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成为业者在实操中的共识。“目的地国家的旅游业者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接待中国游客的能力是否符合我们的标准和要求,这一点不能忽视。”有业者提醒道。
王琛琛建议,在进入市场之前,业者应先行调研。“签证友好程度、可到达的便利程度都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此外,也要对客群进行精准的画像,便于产品开发和营销。”
在产品开发上,一些业者提到,小众旅游目的地开发前期投入较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考察、沟通,但常常有一个产品热卖后马上被复制抄袭的情况发生,这也让很多产品设计者苦恼。“我们希望能够和目的地旅游机构一起联合开发专属的联名产品,在内容输出和产品落地两方面同步推进,这样也能保持产品的独特性。”飞猪度假国际业务总监骆琳建议。
精心复盘 服务不断提升
市场恢复不会一蹴而就。尽管出境游市场正在逐步复苏,但有一些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对于目前的一些瓶颈问题,企业也在不断进行产品复盘,尝试突破,希望能在市场开拓中,找到更多解决办法。“在现阶段,境外目的地开发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是国际航空运力的增长比较缓慢、机票价格持续保持在高位运行,造成整体出游成本较高;另一个是地接社中文导游队伍短期重组比较困难,恢复稳定的接待能力需要时间。”骆琳坦言。
“大交通的采购成本是比较高的。此外,目的地资源采购成本也在上涨,比如地接、住宿、用车、用餐等。”李梦然表示,游客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在产品上做了很多调整,比如一价全包,但目前整个出境游产品价格都处于高位。
“经过新加坡首发团和后续的一些团队,我们跟地接资源方的信任正在逐步恢复。”王琛琛告诉记者,目前,飞新加坡的机票价格已经出现回落,当地的住宿用餐也已经有了调整。“地接方感到中国游客真的回归了,他们的信心也在逐渐恢复。信心是相互给予的,走出这一步很关键。”
“疫情3年,出境游目的地的供应链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产品需要根据新需求、新供给重新打磨,不能用老一套思维来做市场做传播。”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说。
广之旅总裁赵文志表示,境外旅游服务供应商的团队组建以及各服务接待环节供应链的重构正在快速推进。广之旅积极与各目的地相关环节保持密切沟通,争取更多核心和重点资源,为出境团队游业务恢复后推动“目的地产品体系丰富化、出游选择多元化、出游体验在地化”的供给夯实基础。
记者发现,在对第一批试点目的地国家产品进行复盘时,业者们找到了更多灵感。
前不久,深圳游客陈女士参加了首批赴俄罗斯旅游团。飞抵莫斯科后,他们在机场受到了隆重欢迎,俄罗斯人民身穿传统服饰,跳起欢快的民间舞蹈,并邀请他们加入进来。虽然仪式很短,但是,陈女士说,他们笑得特别灿烂,感觉融入到当地风情中。虽然回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但美好的记忆依然令她难忘。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旅游便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受到启发的史涛告诉记者,他们计划把去当地民居拜访作为一个特色项目加入到出境游新品中,哪怕是一个小时的逗留时间,大家品咖啡、参加传统活动,也可以让游客感受当地居民的生活。这样的民间交流,会让游客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出境旅游的意义绝不是简单地参观拍照、抢购奢侈品,而是他们展现文化自信的一种途径。旅行社应该冷静思考什么样的服务最吸引消费者。”史涛说。
“出境游首批试点恢复满月,通过复盘,接下来我们会重点从提升住宿品质、增加当地特色美食文化体验,以及体验当地的新资源等方面来设计开发线路。我们会根据不同游客需求,注重线路的丰富度和当地游玩的体验度,将某些线路的行程节奏放缓,带领游客‘做一天当地人’,给游客带来更多新体验。”周卫红表示。
中国妇女旅行社副总经理赵悦向记者表示,疫情让旅行社经历了一场涅槃重生。期待有关方面在政策层面加大对旅行社的扶持力度,加强海外资源推介,拓宽宣传渠道,做好正面引领。希望旅游市场的复苏能够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尽快回归,助力出境游市场进一步复苏。(中国旅游报记者 张宇 首席记者 王玮 通讯员 陈熠瑶)
02旅行社业者说:
用心设计才能收获大不同
“我们发现,3年之后出境团队游恢复,游客更加追求品质,也更加追求体验感了。”“旅行社需要更加用心地做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才能留住客户。”……首批出境游团队陆续回国后,旅行社业者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件事:分析研究游客填写的意见单,复盘整个线路行程细节,为接下来的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跟团游的比例不会减少,尤其是小团组、私家团将会成为新趋势。”中旅旅行出境部总经理助理李楠是新加坡首发团线路的设计者和全陪导游。回国后,她们针对游客的反馈对产品和当地资源进行了一次深度复盘。
李楠告诉记者,游客追求品质的特质已经非常明显,质高价优的产品将成为主流。另外,客人对于行程中是否有更多自由时间也更加关注。“根据客人的不同需求,我们将重点设计6—8人小团产品,经济型、中高端产品都会有。产品设计原则是既保证品质,又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
春秋旅游泰国普吉岛首发团的全陪导游师文对游客追求品质、追求深度体验的特征有着深刻的感受。“跟以前相比,游客对吃住行的要求确实提高了。”师文总结,“我们住的酒店离普吉岛市中心比较近,游客经常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打卡当地的特色美食,每天都会在群里讨论哪家店的东西最好吃。”
“在泰国普吉岛产品设计方面,我们会持续优化用餐体验,在产品设计中加入更多自由活动时间,提供更多当地微旅行方面的碎片化服务,增加额外向导服务,制作更详细的示意地图,包括住宿及周边游玩、服务设施等信息。”作为春秋旅游普吉岛首发团的产品经理,陈犇在首发团返程后迅速对产品做出调整。
师文建议,在用餐形式上可以进行更多改进,比如实行分餐制,“疫情期间,游客已经适应了这些习惯,在团队中倡导分餐制也会更加容易。”
“3月份,我们还有4个去老挝的团队。”王政是春秋旅游老挝方向的产品经理,负责设计此次首发团线路。“这条线路是坐着火车去的,比较有特色,市场反馈很不错。首发团回国后,我们对行程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比如升级了酒店住宿、增加了瀑布下用餐等特色体验项目,游客的整体出游意愿还是很高的。”
“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反馈细细打磨产品、提升品质,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出行体验。潜心研究,用心设计,站在出行者的角度,带着情感去设计线路行程,为客人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我相信收获会大有不同。”李楠总结道。
采访中,多位业者不约而同地表示,保障游客出游品质,地接资源很重要。
在李楠看来,提升地接服务是产品品质的关键一环。“地接服务的核心是导游。抵达目的地后,导游接机时的话语和表情,司机师傅是否热情地打招呼、协助搬行李,都会影响游客体验。不管是组团社还是地接社,提升服务才是关键。”
“新加坡地接资源恢复得还是比较快的。”李楠告诉记者,首发团的地接导游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专业、热情。“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一次用餐过程中,在导游安排客人入座、查看上菜情况的时候,她的文件袋正好放在桌子上。我看到文件袋中首页是手写的导游词,景点亮点、特色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标注。而且在整个行程中,早上,地接导游会提前半小时抵达酒店等候,晚上,等所有客人进入房间后半小时才离开。这样认真地对待工作、用心地为客户服务,也收获了游客的好评,赢得了同行的尊敬。”
采访中,多位业者表示,东南亚方向的地接资源正在快速恢复。
出境游首批试点恢复满月,春秋旅游泰国方向的业务已经恢复至2019年的50%。春秋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批试点国家中,他们计划重点开发越南、尼泊尔等疫情前就比较受游客喜欢的目的地。
“我们会根据热门目的地、搜索量、客户喜爱度等条件去设计产品,同时也会亲自到当地考察新的资源,毕竟3年多没有出去了,旅游目的地有什么变化、旅行方式和玩法有什么不同,都需要重新考察后才能推荐给客户。”李楠说,“我们的目标是新客人去了满意,复购的客人去了有新鲜感。产品经理设计产品要用心,并且与时俱进。”(中国旅游报记者 张宇)
03游客说
期待更多深度体验类项目
这段时间,随着不少游客跟团出境游,他们的旅程分享和预订需求成为业者重要的市场参考。对于这段时隔3年的旅程,游客是如何评价的?
2月,广东游客杨秦鲁与老伴儿一起参加了广之旅的阿联酋首发团。
今年79岁的杨秦鲁是广之旅的老顾客,疫情前已去过50多个国家。“3年没有出国了,很兴奋。”她表示,跟团旅游的好处就是有可靠的旅行社做后盾会更安心、放心,旅行社可以随时帮助自己解决后顾之忧。
针对如何提升出境团队游客体验,杨秦鲁坦言,在国外游玩时存在语言不通、交流困难等问题,希望旅行社提前针对自助行程给予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游客提早做好准备。她建议,旅行社推出更多深度体验类项目,而不是“走马观花”式地打卡景点。此外,在满足大多数游客需求的情况下,也希望旅行社针对老年群体推出更多服务。
参加首批出境团队游的北京游客宋女士,至今仍在回味旅途中的美好体验。2月初,宋女士跟随中旅首发团到新加坡旅游。
“久违了的这种用脚丈量世界的幸福,还有那份永远磨不灭的旅游人的情怀。”尽管回到家中已有一个多月,宋女士仍在整理照片、剪辑视频,旅行手账也一口气做了好几页。曾经当过十余年导游、后来转行成为英语教师的宋女士对记者说:“十余年前,我接待的第一个入境团队就来自新加坡,这次再到新加坡,觉得格外亲切和感动,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旅行。”
对于不少“Z世代”游客而言,看更大的世界、体验不同的生活成为出境游的动力,省时、省心、省力的“机票+酒店”产品成为出境游的另一种选择。
“去塞尔维亚看看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听到塞尔维亚被列入第二批试点国家名单,我当即决定重启期待已久的出境游计划。”刚刚参加工作的95后游客小林告诉记者,自己对塞尔维亚的人文和历史非常感兴趣,希望身临其境感受“巴尔干明珠”的魅力。
目前,小林正在关注旅行社的“机票+酒店”产品。“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我很放心。旅行社提供的方案,帮我省了研究航班、酒店的时间。”在小林看来,语言交流不再是“Z世代”游客出境游的障碍,自己反而更加希望在旅行过程中运用语言优势,与目的地国居民交朋友,甚至融入当地生活。
“我了解到塞尔维亚对中国推出了免签和直航,出行非常便利,那里物价相对低廉,出游性价比也很高。另外,我也关注了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的社交媒体账号,被多瑙河畔的风光‘种草’。我还开始观看塞尔维亚历史纪录片,提前‘做功课’,了解更多当地历史。”虽然对塞尔维亚非常向往,但是习惯了“说走就走”的小林向记者坦言,自己暂时不会考虑跟团游。她认为,出境团队游通常需要提前较长一段时间确认出行时间,还要服从团队游行程安排,这对她而言“不够自由”,但是她会考虑旅行社的“机+酒”产品,解决旅途中的后顾之忧。(陈熠瑶 中国旅游报 杨丽敏)
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游60国全名单
来源:中国旅游报
责任编辑 伍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