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故事会 | 孔子论政:正人先正己
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2023-02-13 10:44:48
【人物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经典《论语》中记载了孔子清廉从政的思想,为中华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周游列国14年后,公元前484年,68岁的孔子被鲁国执政大臣兼军事最高指挥官季康子迎接回国。
季康子是鲁国的实权派,他恋栈权位、霸占国政。既然大名鼎鼎的孔子回国了,季康子自然要向孔子咨询政务问题。
季康子假惺惺地问孔子:“如果我去杀掉无道的坏人,去亲近有道的好人,您觉得怎么样?”
孔子回答:“您执政为什么要刑杀呢?您要是行善,百姓也就会跟着行善。”他接着打比方说:“执政者的道德行为像风一样,普通百姓的道德行为像青草一样。您要做出表率来,就好像有风吹来,草便顺着风的方向倒。”
季康子又问孔子:“那我怎样为政才能治理好国家?”
孔子告诫他:“为政,就是端正自己的思想和领导作风。您作风端正,谁还敢不正呢?”
季康子打算按田亩计赋税,但恐怕人民会因此而叛乱,就派人去征求孔子的意见。
孔子不赞成,认为季康子的私田早已超过了国君的公田,已经相当富足了,但还要去加重赋税,剥削人民,来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太不应该了。但季康子并未听从孔子的建议,使赋税比从前增加了一倍。
季康子加重赋税剥削人民,导致人民饥寒不堪,社会上偷盗的现象严重了。苦于盗窃不断,季康子就去问孔子该怎么惩治盗贼。
孔子毫不讳言地说:“你放纵自己的欲望,没有为民众做出表率。所以才会这样。不然你就是奖励人民盗窃,人民也不愿去做盗贼的。”
孔子认为严于律己、重道弘德、率先垂范,是成为好官的根本前提。如果自身都不正,别人也不会真心服从。这种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的主张,直接影响到后世清官廉吏的言行。
来源: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责任编辑 杜司慧)
责任编辑 杜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