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让居民感受“幸福来敲门”
2023年,湖北省两会把老旧小区改造列入10大民生项目清单。实际上,自2019年开始,武汉市就在着手实施这一项工作。这不,在江岸区惠济路42号,这个有着65岁高龄的老小区,经过改造后迎来“新生”,实现完美“蝶变”,以优美而具特色的居住环境成为武汉市的“网红”小区。那么,惠济路42号小区改造的背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和经验呢,一起来了解。
记者 徐艺莹: 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42号小区建于1958年,当时的房子都是三层楼高的红砖房。小区居民大多在这里生活了四五十年,一半以上都是老年人。
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42号小区网格员 余辰光:我叫余辰光,是武汉市的一名网格员。那时候这里杂草丛生,房屋年久失修,道路坑洼不平,排水不畅,逢雨就积水。
2019年,《武汉市老旧小区改造行动计划》开始实施,资金由武汉市政府承担,惠济路42号小区被纳入改造计划。2020年6月开始,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道,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一起向小区居民征集意见。整个征集时间长达半年。
2020年6月开始,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道,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发问卷调查,征求居民意见 2020年11月,召开现场会 2020年12月,公示改造内容,开始改造。
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42号小区居民:我们就希望有个独立的活动空间。 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42号小区居民:能不能有个晒衣的地方啊。 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42号小区居民:路不平,高一脚、低一脚,真的不好走。
记者 徐艺莹:充分采纳小区居民提出的意见,同时进行全新设计,惠济路42号小区的改造工作(在今年不要 剪一刀)正式收尾。地下水管被重新铺设,路灯监控焕然一新,老式楼梯外面罩上了遮风挡雨的门楼,伴随居民四、五十年的红砖被融入整面的文化墙。这个65岁“高龄”的老旧小区像是穿上了橙色运动装的青春小姑娘,充满活力与生机,一下成为了当地的“网红”小区。
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42号小区居民:我最喜欢改造完的道路,因为这个道路非常平整,走路也蛮舒服,走的时候也不会磕磕绊绊的,(周围环境)都很好,而且也不要我们掏一分钱。 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42号小区居民:这个环境整体都改变了,但是还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曾经的过去,(很有)亲切感。
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道长江委社区网格员 余辰光:你看,苏师傅的修车摊也保留下来了。设计方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大大的“修”字,它是附近小区的一个共同回忆。 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42号小区居民 苏师傅 :在这里已经有三十年了,当时这里改造的时候,很多居民还是比较热心的,帮我们把这个摊位保留下来了,这样我们能够养活自己,更能够为小区居民服务,我们也感到非常非常高兴。(小区)改造后不输也不输外面的高楼。
惠济路42号是全省市区众多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切实推动老旧小区实现从“老、破、小”到“精、巧、美”的蜕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也是湖北省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的十年。目前,全省纳入中央补助支持改造计划老旧小区共有9525个,惠及居民158.08万户,改造建筑面积1.48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开工率排名全国第一。2023年省两会把老旧小区改造列入10大民生项目清单,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96个。
目前,全省纳入中央补助支持改造计划老旧小区共有9525个,惠及居民158.08万户,改造建筑面积1.48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开工率排名全国第一。2023年省两会把老旧小区改造列入10大民生项目清单,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96个。
湖北省人大代表 胡明荣:让老旧小区里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能够从改造中要有居民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有文化自信。
湖北省人大代表 胡云: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地进行引导,居民、社区、物业一起发力,维护长效管理,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幸福生活。
湖北省政协委员 邹薇:我们也期待在2023年,省政府能够推动各级部门、各级政府,尽快地完成十件大事,用切实的实干精神服务人民,让所有的民众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记者 徐艺莹:通过惠济路42号小区的可喜变化,我们欣慰地看到,在湖北,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是先民生,也就是先把百姓的水电气、道路出行、墙面漏水、楼道照明这些最实际的问题放在前面先解决,而不是做面子工程。 民生工程只有扎根实,才能懂民心。惠济路42号小区改造绝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千家万户实地走访调研、长达半年时间征集意见出来的;只有扎根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才能把旧改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民生工程只有扎根细,才能暖民心。惠济路42号小区在改造之初,就没有设定样板和蓝图,而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几十年的修车摊被当做文化符号保留,修车棚变身景观台,爱种花的居民还有了小花园。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做好小区改造的每一个细节,就能温暖老百姓的心。 民生工程只有扎根久,才能得民心。老旧小区改造由政府出资,则建立起政府主导、街道组织、居民参与、职能部门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民生工程就要不搞“花架子”,不虚头巴脑,不做短期政绩,而要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细,把细事做久,这样才能持续汇聚起老百姓真切可触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样才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经视直播 记者:徐艺莹 李世明 童亮 责任编辑:王千 )
![](https://res.cjyun.org.cn/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