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敏 │ 稽古得新意 高蹈逾时流
人有无一面之雅,而有千里之思者,吾与何慧敏先生约略近之。今年以来已先后惠赠我作品集《楚简集古诗文句200则》、八卷本《中国书法图鉴》等,近又收到其编著的《秦简书法文字编》,遂以韵语为谢:
索隐探赜用力深,溯源推本探机箴。
文博思睿慧且敏,去伪存真辩复斟。
嘉惠书坛集秦简,功成器业誉学林。
煌煌巨册感君意,更待心香传佳音。
“更待心香传佳音”系指何慧敏先生新作《楚文字古诗佳句100则》即将付梓。此册不仅仅是展现其楚简书法新貌,更有古文字考证、通假字释例等学术价值,布濩书坛,嘉惠后学。《书法报》已有连载,编者按提示:“楚简文字因其古奥艰深,涉猎者较少,而能深入堂奥者更是少之又少。湖北楚简书法研究院院长何慧敏几十年来致力于楚简文字的研究与书法创作,出版《楚简集古今联语200则》《楚简集古诗文句200则》《何慧敏楚简楹联书法作品集》《楚简书法文字编》《楚简书法集字丛帖》《中国书法典藏•楚简卷》等专著十余部。何慧敏书《楚文字古诗佳句100则》,用优美的楚文字书写古诗佳句,对多元的楚文字进行风格整合与雅化,并统领其创作。对一些假借、通假字均注明出处,并从古籍中检出通假字例以助解读,对楚文字研究及书法学习、创作具有参考意义……”
何慧敏
我与何慧敏先生以同好古文字,同好篆书、篆刻而“偶然莫逆于心”“以辞为千里晤对者”,至今缘悭一面之雅,然而心仪已久,不仅仅是因其书艺之高与古文字素养之深,更因其赋性淳厚,为人节义;处事坦然洁介,豁达通敏。于书法尤长于篆书,而以楚筒篆书张帜于当代书坛。其篆书遐瞰高蹈,高出时流。既有稽古之风,又有时代之尚。风格峻拔,气调隽雅,神情华滋,润色倜傥,意趣丰赡。何慧敏先生篆书尚古雅,重格调。正所谓“取法乎上,不蹈时俗谓之格;情游物外,不囿法中谓之调。”(赵宧光《寒山帚谈》)其楚简篆书博雅古奥,隽拔宣畅,度越绳墨,别开生面。以形体的雅化与整肃、用笔的广泛取资与融合,于精熟中从容变化,不可端倪;其秦简篆书结字谨严,脂丰骨健;规矩其形,律吕其度。形成了他那劲健肃然,通而不肆;内含筋骨,外现刚柔的风格特征。前人形容篆书曰:“或轻笔內投,微本浓墨,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纵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斜趋,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跂跂翾翾。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骆驿迁延;迫而视之,端际不可得见,指㧑不可胜原。”(传蔡邕《篆势》)此于何慧敏先生篆书中仿佛见之。
元人陈高《上达秘卿书》:“夫物有以类相感者,固不待同居狎处而后通也。而人之相孚,又奚俟于交面接目,然后心合而可以言哉。”耳闻何慧敏先生之名,心服其德义,喜见其新作,略而识之,发为微言。余不敏,有待深识书者慨然称许吾之所云云。
文字作者:李庶民
李庶民简介
中国书协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刻字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第五届、第六届刻字委员会委员,首届晋中市书协主席……曾应邀担任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研讨会,全国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刻字艺术展,全国第三届刻字理论研讨会,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览的评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