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不离不弃照顾病妻16年 宜昌男子替去世妻子完成捐献器官心愿

  2022-11-24 17:19:18
分享到:

“我淋过雨,希望能为别人撑伞。当我离开人世后,请把我所有有用的器官都捐献出来,去帮助有需要的人。”47岁宜昌女子16年前查出尿毒症,丈夫不离不弃全力治疗,陪伴她走过5000多个日夜的治疗之路。 

今年11月10日,女子不幸离世,丈夫和女儿遵从她的遗嘱,捐献她的肝脏、角膜等器官。11月2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器官捐献与获取组织(OPO)工作人员为家属送上捐献荣誉证书和鲜花,表达追思与慰问。

丈夫倾力救治尿毒症妻子16年

1975年出生的高素月是湖北宜昌人,1998年,23岁的她查出肾畸形,手术切除了一侧的肾脏。命途多舛的她在2006年罹患尿毒症,每周都要去医院做三次透析,每月光医药费就要花费2000多元。

高素月患病后,一家三口主要靠丈夫鲁超敏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因为经济困难,社区为他们申领了低保和廉租房,但由于妻子治病开销很大,10多年来家中没有任何积蓄。

“妻子刚确诊尿毒症的第一年,是我压力最大的时期。”鲁超敏表示,由于妻子突如其来的病情,令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给妻子治病,自己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甚至还要靠亲戚朋友的救助。

但即使日子再艰苦,鲁超敏也从未想过放弃,还萌发过借债给妻子做肾移植的念头。但医生告诉他,高素月只剩一侧肾脏,她的身体状况很难承受移植手术,即使手术成功,后面的维护也很困难。夫妻俩经过一番权衡,鲁超敏不得不放弃给妻子做肾移植的打算。

“不管再艰难也不放弃,我倾尽全力陪着妻子治病,让她能多活一天是一天!”凭着这股坚定的信念,鲁超敏陪伴高素月走过5000多个日夜的治疗之路,长年为高素月透析的医护人员也被他日复一日的坚持所感动,每次去医院透析,都会给予高素月更多的关照。

丈夫含泪替妻子完成最后心愿

在鲁超敏的精心照料、规范治疗下,高素月查出尿毒症后活了16年,鲁超敏坦言,这一结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我的妻子热心快肠,家里有什么好东西都会跟邻里分享,朋友有事求助,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丈夫鲁超敏介绍,虽然长期饱受疾病折磨,但高素月依然保持乐观心态。社会一直给予她很多关爱。她在5年前就不止一次地表示,如果生命走到尽头,就捐献器官回馈社会,来帮助更多的人。这一决定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支持。

今年11月10日,病情恶化的高女士因脑出血,诊断为脑死亡。家属遵照其遗愿,主动联系红十字会完成器官捐献。但经过评估,因长期透析治疗,仅有眼角膜和肝脏满足器官捐献要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妈妈是这样教育我的,同时也身体力行这样去做的。” 在红十字会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器官捐献与获取组织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鲁超敏和女儿含泪签下《器官捐献同意书》。高素月逝去的生命也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延续。她所捐献的器官为一位肝衰竭患者带来新生,让两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人这一辈子,最后总要留下点什么!”当亲朋得知高素月去世后捐献器官救3人,纷纷表达了对她的敬佩之情。在高女士的带动下,包括丈夫在内的众多亲属,都表示要以她为榜样,进行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

11月24日,鲁超敏代表家属接受了中国红十字总会和湖北省红十字会联合制作的器官捐献荣誉证书,工作人员也特意送上了鲜花,既表达对器官捐献者的追思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是对家属进行慰问。

“每年,我国仅1万多人能获得器官移植的机会,但约30万人在移植等待的名单中。特别感谢像高素月这样充满大爱的人,给了许多人延续生命的希望,也感谢捐献者家属的支持,让社会充满爱心与温暖。” 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器官捐献与获取组织(OPO)负责人周威介绍,截至目前,2022年医院器官捐献与获取组织(OPO)共完成98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300多人因此获得新生,100多人重见光明。

湖北的器官捐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是全国器官移植领域的排头兵。据湖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2022年湖北省新增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39241人,累计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24万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案例335例,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捐献案例3745例。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夏天 通讯员 李晗 於鑫益 责任编辑 吴松)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