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正确参与家庭教育——《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百姓课堂》第27讲
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的长辈对未成年的孩子所实施的综合性教育。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主要是孩子的父母,但家庭中的其他长辈成员,也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都应为教育好孩子尽力。
老年人如何正确参与家庭教育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期节目继续邀请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学俊和大家分享。
1、当好配角,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
在参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老年朋友一定要正确定位,即甘当配角,在家庭教育中起到协助作用。如当孩子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应不要出面干涉,尽力维护父母的权威。大量事实证明,孩子将来要面对的是社会、家庭多重压力,隔代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分宠溺,干涉子女教育孩子,不仅会让父母丧失在孩子心中的权威,还会影响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的观念。
2、做好表率,传递优秀的教育经验
年轻的父母由于缺乏养育孩子的经验,缺乏独立照顾孩子的能力,有着丰富经验的老人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要教具体细节,而且还要正确示范。
3、尊重孩子,与孩子父母友好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老年人参与家庭教育,一定要处理好与孩子父母的关系。比如,孩子父母要充分利用祖辈与自身的不同优势,比如祖辈的生活经验与童心,放大优点,两代人共同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而老年人不妨借鉴一下青年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些更符合社会需要,也更接近社会发展。具体来说:
要尊重孩子生命健康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为了片面追求高分,对孩子动辄实施恐吓、辱骂、打击挖苦、扣伙食、关禁闭甚至暴打等家庭软暴力、硬暴力,严重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殊不知,健康的身体是孩子一切成功的前提。要充分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充分挖掘其个性特长,确定其培养发展方向,因材施教,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错过培养良机。
家庭教育应分工合作,讲究策略
教育孩子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宽严相济,注重疏导。父母有唱红脸的,就有唱白脸的,不能使孩子感到哭告无门,失去安全感。一味的施压,久而久之,孩子不敢和家长交心,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后患无穷。
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进步的。犯了错误要分析错误的根源和严重程度,对症下药。有些错误可能是家长造成的;有些是好奇性引起的,应予以保护;有些可能只是失误。属于孩子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有担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发展中的人,因此,过分约束,生怕出错,什么都要按家长要求的做,时间长了,孩子不敢做主、不敢提问题,就会逐渐丧失信心,势必影响成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内要创设和孩子平等对话的氛围,允许孩子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做自己的主。
批评孩子要注意时机和场合
首先不能在孩子的父母面前严厉呵斥、批评孩子,这不仅容易使父母产生误会,感到无地自容,而且让孩子们错误的认识到他们大了就可以不受父母约束,为所欲为,这种教育本身就是失败的;其次不要在大众场合批评孩子,这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而且显得家长粗暴没素质,还可能影响他人情绪。
正人先正己,做孩子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在孩子面前多做少说,多一些身体力行,少一些空洞的说教。很多大道理孩子听不太懂,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年人应该自己先做到,形成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倡导正确的价值理念,培养良好的习惯
不少孩子习惯不好,娇横任性、叛逆不听话......尤其是处于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情况更为严重。作为教育的参与者,老年朋友更要分清、辨清是非,倡导正确的价值理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
有的家长倡导“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还说是“赢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的一生是马拉松式的长跑过程,即使赢了起跑线,能跑多远、坚持多久还是未知之数。无论“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学习模仿、甚至广泛推广,这样教育会给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这样形成的。
总之,老年人参与家庭教育,就是考验老年人的智慧、方法和耐心的过程,老年人若对孩子的优势和劣势认识不清,方法不当,就会误了孩子。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就迫切要求老年朋友做研究型的长辈,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及能力,为教育好下一代继续贡献力量。
徐教授在节目录制中
《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百姓课堂》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湖北之声、湖北省老年学学会联合出品。
作者:徐学俊
主持:李曼
责任编辑:李曼
编审:夏叶 郑建华 刘开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