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说》第4期 | 鏖战98洪水的“黑脸旅长”
老兵:徐才源
民族:汉族
出生:1949年7月
籍贯:湖北保康
参军时间:1968年3月
入党时间:1970年4月
部职别:原工程兵舟桥第32旅旅长(现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直属军队离退休干部东湖休养所军休干部)
功勋: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七日政纪委第128号通令,记“二等功”。
天生皮肤黝黑,
加上常年水上训练,抗洪抢险,
于是他被战友们称为“黑脸旅长”。
他就是徐才源。

2022/8/1 建军节

舟桥旅是什么部队?
战时,是战略预备队,负责战略工程保障。
平时,是抗洪抢险的应急机动部队,是一支以抢险为主的水上救援部队,是湖北抗洪抢险的主力军。
【徐才源口述实录】
最难忘的建军节
1998年8月1日,第71个建军节,也是我最难忘的一个建军节。当天晚上20点50分,我正在南望山二营慰问官兵,突然接到司令员亲自打来的电话:“簰洲湾出事了!五营的官兵全部冲进去了!你立即率部队赶往簰洲湾!”
放下电话,我几分钟没缓过神来。就在那天上午,我还在大堤上给五营的战士们加油鼓劲,要求大家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上堤必须穿救生背心确保安全。晚上还是出事了,簰洲湾有2个乡、5.6万名群众,再加上我们舟桥旅300多名官兵和高炮团的100多名官兵面临洪水包围。舟桥旅是广州军区驻扎在湖北地区唯一的一支水上劲旅,而五营又是我们舟桥旅最有战斗力的铁军。1998年长江进入主汛期以来,五营的官兵转战大江南北,三次东征武汉、黄石、黄梅,三次西援公安、石首、洪湖,连续奋战30多个日夜,化解了多次险情,非常辛苦!
我随即下达命令:我立即带上一个连、6部冲锋舟的先遣组连夜赶往现场。由张建国政委组织大部队随后支援!
当时没有高速,路不仅窄还有多处积水,有的地方必须绕道走。我们那时候心里都急啊,要和时间赛跑。晚上11点多,我们这个先遣队就赶到了现场。当地防汛抢险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介绍了大致情况:簰洲湾重大险情出现在晚上8点半,距大堤40米处出现重大管涌。他们紧急通知距当地30公里的驻守部队迅速救援。天很黑,又没有照明,战士们越接近现场水越深,最后部队的十几台东风卡车一下子被洪水冲翻,战士们全冲进水里。面对汹涌的洪水,无论群众还是战士,都尽力往高处求生,形势非常紧急!
简单了解情况以后,我立即安排6艘冲锋舟沿着垸内大堤侦察。天黑能见度很低,长江堤内和堤外的水位落差有十多米,水位在上升,水流的速度又非常快,要控制好冲锋舟非常不易。电线杆已经被洪水淹没了,水中的电线横七竖八,冲锋舟经常被电线缠住。树也被淹了大半截。我们的战士驾着冲锋舟,拿着手电喊:“有人没有?有人没有?”行驶了大约2-3公里才发现树上有人。
嘉鱼县簰洲湾中堡村这几排高大的白杨树救了老乡和战士们的命
险情出现后,2000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接到命令紧急驰援。部队往里进,老百姓往外撤!
8月2日凌晨4点左右,大部队赶到了!150多艘冲锋舟加上一些门桥、汽艇全部投入救援;消防、武警带来了发电机,开足马力点亮照明;空军部队出动了3部直升机,空投了1万件救生背心;省及军区领导及时赶到现场指挥......
天亮以后我们发现,十几米的落差,几十公里的簰洲湾全都被江水灌平了!“簰洲西流弯一弯,武汉水落三尺三。”簰洲湾溃口的当晚,下游武汉关的水位从29.2米开始持续回落,在8小时内回落了25厘米,极大缓解了武汉市防汛抢险形势。由于整体营救措施及时、有效,参与救援人员协同作战,簰洲溃口事件中,军民伤亡降到最低。
一句“不分洪”,我终于松了口气
1998年8月,长江洪峰一次又一次袭来,荆江分洪区(包含公安、洪湖两地部分地方)准备分洪的前夜,真有种紧张到窒息的感觉。当湖北省防汛指挥部给荆州下达准备分洪的命令之后,舟桥旅作为承担抗洪抢险荆江分洪区群众疏散主要任务的部队首当其冲。
8月16日18时30分,3.5公里长的淤堤开始装填炸药。8月16日晚19时,荆州沙市的水位达到44.97米,突破历史最高水位,比1954年最高水位高0.3米。49万群众要从分洪区转移出来,牲畜、人员,能带走的东西都全部要分流到安全区,有的甚至要分流到临近的县。湖北省防汛指挥部当晚19时30分发出《关于紧急转移荆江分洪区人员命令(第一号)》和《关于爆破荆江分洪北闸淤堤的命令(第二号)》。撤离的时候,天上飞机撒传单,电视滚动播出紧急撤离的命令,公安的警车到处呜呜叫,部队派出80多辆车,进去见到人都往车上装,确保不漏一人。
我们的人民群众非常顾全大局,为了保住武汉、保住下游,他们舍小家,离开自己的田地,携家带口进入撤离队伍。这种大局观念、国家意识让我很感动!当时除了部队和值守人员以外,群众全部撤离,没漏一人!路上,老百姓往外撤,部队往里进,那场景让我终生难忘!
最终,指挥部根据上游来水形势下达了“不分洪”的命令,这个时候我们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马不停蹄,连续征战,绝不让洪魔肆虐
1998年抗洪期间,公安县南平镇石马潭段有个水塘出现管涌。当时湖南四水(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汇聚到公安这个地方,孟家溪破堤,几万人被困。
在抢险现场,我当时毫不犹豫跳入齐腰深的水里,和官兵们一起扛棉沙堵住渗水口。2个小时的战斗结束后,我浑身都是淤泥,地方领导劝我:“你当旅长的,指挥就行了。”我当时就答复:“现在关键是要干,我是指挥长,更是战斗员,光指挥不战斗怎么行!”我坚持和官兵们一起在臭气熏天、毒蛇遍地的水面上战斗20多个小时,还从水中救出一名老人和儿童。我们在排除公安县北堤管涌和长江洪湖堤段险情时,连续奋战,抢救、转移群众1.5万人。
舟桥旅的官兵们在98年抗洪一线从5月一直战斗到9月,历时4个多月,共经历了8次长江洪峰,直至抗洪抢险接近尾声时部队才撤回。
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到底来自哪里?
回首我的军旅生涯,我们军队为什么有战斗力?舟桥旅为什么有战斗力?我觉得靠两条:
一是牢记宗旨,那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战时,人民军队就是解放人民;平时,就是要保卫人民幸福。
第二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白话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只有平时教育好、训练好,关键时刻才能勇敢地豁出去,舟桥旅平时对部队的教育就是靠这个。我们的战士,为什么见到大水,敢往下跳?见到前面枪响他敢上啊?见到前面艰难危险的时候他敢冲上去?靠的就是宗旨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
98抗洪,由于舟桥旅出色完成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旅”的荣誉称号。我也因此荣立二等功!表彰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我和战士代表,我们特别珍视这份荣誉!
作为一名老兵,我希望:“我们新一代的革命军人能够继续发扬我军光荣传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强军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词条搜索:“98抗洪”
98抗洪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非战争性质的军事行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第一时间投入救灾,先后调动66个师、旅和武警总队共30余万兵力,舟艇1170艘、飞机200余架。截至抗洪结束,解放军、武警部队共计投入兵力433.22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500多万人,动用车辆23.68万台次、舟艇3.75万艘次,飞机和直升机1289架次。98年抗洪行动,是渡江战役以来,解放军(包括武警部队)在长江流域动用兵力最多的一次,一共有100多位将军在一线指挥战斗,他们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广大官兵生死相依、甘苦与共。
口述:徐才源
记者:彭怡、邱杨、王志文、王谦、陈伟
实习生:王佳悦
通讯员:姜蕾
监制:杨俊伦
鸣谢: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直属军队离退休干部东湖休养所
(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 谢宝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