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

湖北3人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2-05-03 14:12:54 
分享到: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颁授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表彰青年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湖北省3名同志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海归报国,是仁爱济世的“开拓者”

面对疫情,是临危受命的“侦察兵

王琳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检验系主任、再生医学中心主任

· 她是立志报国的再生医学领域青年科学家

出生于医学家庭的王琳,从小受到父母熏陶,对生物医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立志成为一名医学科学家。在得知国家急需医学人才时,正在国外从事研究工作的她遵从自己内心报国的愿望与志向,毅然决然地放弃海外的优厚条件,矢志振兴祖国医学事业。

当时,国内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王琳怀揣着“寻找有价值再生医学修复材料,解除患者病痛”的理想回到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创建了华中地区第一个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和自主创新,她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创新之路。在新兴的再生医学领域,勇立潮头,引领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原创的再生医学“丝绸之路”,使我国在该领域迈入了国际前列,被评价为“近年来在蚕丝医学应用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研究”。

· 她是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她带领团队攻坚医学难题,围绕我国特有生物资源蚕丝,成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高科技附加值的丝胶组织工程产品,系列成果被誉为“点丝成金”的工作,相关技术的转化有望实现改变我国蚕丝行业的现状,实现传统行业的升级与转型。她带领团队通过对丝胶生物材料的长期深入研究及科研攻关,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践行了“为人民健康服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想和初心。

她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注重原始创新,集中精力做对人民有价值的工作、做不浮躁的科研,尽力造福患者、造福人民。近年来,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发表100余篇高水平论文(18篇被选为权威期刊封面文章),申请国际及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主编及副主编多部全国高校规划教材,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

· 她是新冠疫情阻击战中的隐形英雄与最美逆行者

武汉疫情发生时,初期受检测技术限制,大量疑似病人确诊难、入院难,严重影响疫情防控。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诊断的“金标准”,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王琳清楚,“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必须冲上去!”她顾不上自己刚剖腹产不久,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毅然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带领党员先锋及青年骨干,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核酸检测实验室并迅速开展核酸检测,努力破解了疫情初期新冠病毒诊断的瓶颈。

她还带领团队利用自身科研优势研发检测新技术、借助科研的“利器”,不断提高新冠检测效率,为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加精准地防控病毒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持。

王琳表示,一直都非常庆幸自己拥有医生、教师两种身份,而现在又多了一重身份——抗疫一线的奋斗者。疫情使她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也让她对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不会飞檐走壁,也要拼尽全力

我只是做了党员该做的事

张裕

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唐家墩营业点收派员

张裕是武汉唐家墩网点一名普通员工,负责日常快件收派快递。在平凡的快递员岗位上践行入党初心、服务百姓生活,负责的派件小区始终保持零客诉零操作失误。同时,他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退伍军人,曾在武警江西总队服役两年。

2021年12月10日上午11时左右,张裕在派件区域某小区内上门收件,路过15栋住宅楼时发现火情,现场火势凶猛、情况危急。在紧急关头,张裕毫不犹豫冲上去,徒手攀爬上二楼阳台,在危急关头,托举起手臂,先将被困的小女孩救下,而后两个大人也成功脱险。

一家三口成功脱险,张裕却在救人之后低调离开。然而,现场围观群众拦下了他,一定要摘下他的口罩,要看清楚他的脸,知道他的姓名,拍下他的照片和视频,称呼他为“英雄”。大家说要记住他的模样,张裕却说,记住是“顺丰小哥”就行了,人平安无事他就放心了。

张裕在部队时训练过徒手攀爬等基础军事技能,回到地方后,他退伍不褪色,在新的岗位发光发热,成为顺丰快递武汉分公司唐家墩营业部唯一一名党员。

事后,张裕救人的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微信报道。张裕表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肯定是第一时间冲上去,危难之时伸出一把援手。无论身处何方,他依旧是守护人民群众“最可爱的人”。

在广阔田野挥洒青春

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

周雷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执行首席

周雷十二年如一日,深耕水稻遗传育种与应用研究,主持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培育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基因CTB4a,攻克籼稻花药培养力低下的技术瓶颈,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

· 育成16个新品种,破解鄂稻高产不优质难题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水稻良种是水稻产业的“芯片”。作为团队执行首席,周雷和同事坚持收集种质资源、选配育种亲本,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历经数以万计的杂交组合,他们终于创制出R7272、R60、润珠香等多个优质抗病虫水稻新种质,育成鄂中5号、广两优272、广两优5号、巨2优60、华夏香丝等16个优质水稻新品种,实现了优质与高产的协调统一。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超5000万亩,增产粮食超过30多亿斤,为湖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湖北米”成为优质米的代名词。

以广两优272和广两优5号为主要成果申报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系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在201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周雷所在的团队获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 奋斗在科研生产一线,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

作为团省委博士服务团成员、省科技特派员、省精准扶贫团团队成员,周雷还对接对口帮扶21个贫困村和30多家企业发展高档优质稻订单种植。每次示范新品种、新技术之前,周雷总是会以拉家常的方式,帮助农民分析市场、讲解政策。粮食安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这些高大上的大政方针,变得通俗易懂、入脑入心。

企业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近几年,陆续有企业反映,市场对大米的香味要求更突出。周雷敏锐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市场机遇,和同事培育出浓香型优质高产新品种华夏香丝,品质与泰国香米不想上下,稻米收购价比普通大米提升30%到50%,极大地提高农民种稻积极性,为他们丰富“米袋子”鼓起“钱袋子”。

· 啃下基础研究“硬骨头”,让中国水稻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作为年轻科研人员,周雷甘做冷板凳、勇做挖井人,一次次啃下育种技术与方法等基础研究“硬骨头”。

他和同事创造性构建出分子标记与花药培养相结合的高效籼稻育种技术体系,首次提出“一加一减两替三增”水稻花药培养核心技术,大幅提高籼稻花药培养效率,花药培养力较现有文献报道最高值提高7倍,达国际领先水平,有力攻克国内传统育种技术靶向性差、周期长、效率低等技术堵点。他也因此成为“长江中游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培育与应用”成果的参与人,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极端气候频繁增多,倒春寒、寒露风等低温灾害逐年增加,每年我国因低温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数亿吨。周雷和团队再次迎难而上,在国家相关项目支持下,开展了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状的基因挖掘、遗传分析、QTL定位以及基因克隆工作,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并解析分子机理的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基因CTB4a,对水稻耐冷品种选育、改良低温等不利条件下水稻品种高产稳产性、解决低温造成的粮食减产问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17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SCI影响因子高达13.1,向世界彰显了我国在水稻耐冷基因克隆领域的领先地位。

向他们致敬!

以下为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名单:

以下为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名单:

(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宋歌 责任编辑 杨雨薇)

7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