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的今天,这支军队在湖北诞生!毛泽东夸它“英勇善战”
90年前的今天(1931年11月7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成立。5年后,这支部队经历长征与红一、红二方面军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图为:湖北红安七里坪镇长胜街)
诞生于湖北红安
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 “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鄂豫皖三省党组织领导红军从血泊中奋起,建立起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支武装成长壮大、汇拢凝聚的结果。1931年11月7号,黄安七里坪大街小巷红旗招展,铜锣齐响。这一天,绣有镰刀斧头红五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旗第一次在七里坪的上空高高飘扬。鄂皖根据地两万多指战员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军衣,持枪布阵,接受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的检阅,宣告红四方面军成立。
(图为: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
这支红军队伍,锐不可当,英勇无比,在成立后仅半年的时间里,成建制地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近40个团6万余人,创造了空中战、立体战、坑道战等多个军事奇迹,并很快发展到2个军6个师45000多人,成为全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
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给予这支部队“英勇善战”的高度评价。
红四方面军被迫长征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迅猛发展,直接威胁到南京政府,蒋介石急忙调集30万兵力,自任总指挥,对这块根据地进行“围剿”。
由于战略上发生严重错误,红军将士虽经浴血奋战,歼敌上万,仍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1932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大部丧失,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于同年12月在陕西和四川边界创建川陕苏区。1935年5月,又放弃川陕苏区,开始长征。
(图为: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红四方面军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大战略支撑点。长征途中,8万余名红四方面军战士从四川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组成西路军西进。剩余3万余人于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后,红四方面军是工农红军保存最完整、实力最强的武装力量。
湖北人在这里成长
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湖北籍将士英勇善战的身影一直活跃在各个战场上。一批湖北革命党人在红四方面军中,经历锻炼,迅速成长。
李先念,湖北红安人。1931年,他率领300余名青年加入红军,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治委员。长征期间,李先念率红四方面军一部,在懋功达维桥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成为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象征。
陈昌浩,湖北汉阳人。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在“党指挥枪”的原则下,陈昌浩成为这支劲旅的直接指挥者,时年仅25岁。
徐海东,湖北大悟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在红四方面军,徐海东担任过多个师的师长。红二十五军成立后,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王树声,湖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王树声作为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跟总指挥徐向前一起指挥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的历次斗争。1955年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
王宏坤,湖北麻城人,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在红四方面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再道,湖北麻城人,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参与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长征路上接替许世友担任红4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程世才,湖北大悟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中,程世才参加了西路军西征,最终到达新疆,回到延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近山,生于湖北红安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是电视剧《亮剑》的原型。
(责任编辑 苏逸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