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荆州市川店镇:一棵树,一片林,蹚出一条乡村振兴路

  2021-08-13 11:11:16
分享到:

地处荆州、荆门和宜昌三市交汇的荆州市川店镇,曾因地理位置偏僻,被称为“遗忘的角落”。面对穷山恶水,川店人不等不靠。在镇党委领导下,利用荒山荒坡大力发展香樟等苗木经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

七月的荆楚大地烈日灼灼,记者驱车前往川店镇采访,看到沿途路边种着碗口粗的香樟、银杏、朴树等经济林。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森林氧吧”。眼下正是苗木销售旺季,在川店苗木交易市场,停满了拖拉机、皮卡、大货车、吊车。来自山东、湖南等地的苗木客商聚集这里进行交易。

苗木产业强劲发展,为川店周边村民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比起周边几个乡镇,川店人基本上不外出打工。正在现场挖树苗的龙山村村民赵秋鹏告诉记者,之前他在上海打工,虽然挣钱不少,可是难以照顾到家人。2010年他发现家乡的苗木产业红火,决定回乡发展,和家人商量后,他用自己多年的积蓄购买了一大一小两台挖机,带着儿子在周边苗木合作社务工,依托苗木产业赵秋鹏一家的日子变得富足,现在可以在家门口靠苗木产业奔小康。

“我现在有两台车,在苗木基地和其他地方干活,每年可以挣30万。另外我自己也栽种了20多亩苗木,等5年后,大概也可以卖到30万,这个是我存在的“绿色银行”的钱咧!”赵秋鹏一边忙着装车,一边说。

川店镇的苗木经济催生了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产业兴旺又助力乡村振兴朝纵深推进。

共产党员、川店宗北村绿色风华苗木合作社理事长郑显华介绍:“乡村振兴涉及到扶贫成果的一个转换,虽然我们脱贫了,但是我们还要振兴。我的理解,乡村振兴首先要留得住人,留得住乡愁。怎么留得住人呢?首先没有产业就留不住人,但是我们川店在通过苗木这个产业留得住人。”

川店镇党委副书记郭静告诉记者,全镇178.13平方公里,有着“华中香樟第一镇”的美誉,年外销售苗木数量1.5万车,年销售额5亿元,花卉苗木综合收入5亿元。这笔巨大的财富,都是从全镇5万多亩荒山荒坡和村民宅基地房前屋后“挤出来”的。据不完全统计,川店镇有80%以上人直接或者间接,从苗木经济中获得收益。

在10多年前,因地处丘陵岗地严重缺水,导致川店农民种植水稻等增收缓慢,耕地抛荒较为严重。农民利用靠近红旗、郭场、彭场等几个林场的便利,自发种植香樟苗木再卖给林场。种植香樟跟传统农业相比,劳动强度小,经济效益高。尝到甜头的农民,积极承包荒山荒坡,大规模种植香樟,昔日的“抛荒田”,成了农民竞相争抢的“香饽饽”。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由于历史的“包袱”,川店镇存在“空壳村”、“负债村”。镇党委敏锐的从苗木经济发现机遇,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农民支持,同时从镇直机关精心挑选一批政治过硬、懂经济的干部,派遣“后进村”担任村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将村里闲置土地和荒山荒坡全部种上苗木,并组建苗木合作社抱团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川店镇松园村党支部书记陈华东说:“这些荒山荒坡,我们村里发包这一项,就可以每年为我们村集体带来50多万元的村集体收入。村集体收入强了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资金加大投入我们村里基础设施,来改善我们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的条件。”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市场变化的“方向标”就是川店镇苗木种植的“导航器”。镇政府及时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合作社栽植技术推陈出新。朴树是川店当地的乡土树种,因为种植造价低廉、栽植成活率高,成为近年来许多城市园林绿化和小区绿化树种。荆州市长升园林苗木种植基地负责人李芝华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他们尝试将多棵朴树进行拼栽,不仅提高了朴树的观赏性,经济价值也翻番。

一棵香樟树,在川店成为了一片茂盛的树林,这片树林又让川店3万多老百姓的荷包鼓起来。

“川店镇将以苗木联合社为主导,倾力打造花卉苗木产业品牌,致力建设集精品花木展示、花木交易物流、林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园。目前,该项目纳入荆州区“十四五”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川店镇党委副书记郭静表示,川店镇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苗木夯实农业经济,做大做强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陈劲松  通讯员 张勇 王定为 张李彬 责任编辑 张煜)

责任编辑 张煜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