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三个老师传授非遗“绝技”,让建始丝弦锣鼓活态传承成典范

云上恩施  2019-12-10 15:57:22
分享到:

云上恩施报道(建始通联记者李小蝶 通讯员杨万道) 12月9日下午,建始县长梁民族小学内锣鼓喧天,丝弦齐鸣,铿锵的鼓点、悠扬的旋律让人陶醉其中,走近一看,原来是长梁民小的学生正在练习丝弦锣鼓。

据教学老师金朝平介绍,学校根据学生特长,选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入丝弦锣鼓表演队,利用每天放学后的两个小时学习,目前已是第七届学生,基地现有35个学生正在学习中。

丝弦锣鼓发源于长梁,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魅力,它把当地传统的单锣鼓与戏曲中的二胡、京胡等乐器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被誉为“土家交响乐”,距今有150多年历史。2007年,长梁民小将其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推品牌引进学校,并组建了“长梁民族小学丝弦锣鼓艺术团”,设立了“丝弦锣鼓培训基地”,同时申请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社会历史人文精神的开掘与运用研究》、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立项课题《丝弦锣鼓对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对其进行专题研究。同时,配备专业老师,编写专门教材,安排固定教学时间进行传承。学校还聘请建始县黄四姐艺术团的老师做顾问,聘请当地丝弦锣鼓传艺馆老艺人作为校外辅导员,让他们登上学校讲台,亲自为学员授课。

最初,长梁民小组建丝弦锣鼓表演队时,既是丝弦锣鼓艺人又是老师的刘明俊,受命为学生传授丝弦锣鼓技艺。今年已70岁的刘明俊虽然已退休多年,却依旧坚持在学校为学生传授非遗“绝技”,刘明俊表示,将继续坚守在学校,让丝弦锣鼓代代传承,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唱,哆啦咪......”向梅秀是这个班的班主任,白天她是语文老师,放学后她又变身音乐老师,今年已是她在基地教学的第11个年头了,带领一届又一届小艺术家走出了校门,登上了省、州、县各大舞台,还受邀走进全国政协礼堂演出。向梅秀说:“我现在带的这届学生,还没有走出校门出去表演过,希望能够有机会让他们在舞台上为大家表演,让丝弦锣鼓展现在更多人面前。”

金朝平是这个班的二胡老师,记者来到丝弦锣鼓教育基地时,金朝平正在教室给学生教丝弦锣鼓曲谱,他说:“民族文化要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要从学校抓起,从小孩子抓起 。”

鼓手魏宇翔开心地说:“我从四年级开始学习丝弦锣鼓,开始有些紧张,后来就越来越放松了,然后就打得越来越好了。”5年级的黄炜祺说:“我学习丝弦锣鼓已经两年了,我喜欢吹唢呐,它既锻炼了我的肺活力,又培养了我的毅力。”

如今,在学校与三位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丝弦锣鼓手,这支丝弦锣鼓表演队多次走出大山,在省、州舞台表演并获奖。丝弦锣鼓正以开放的新姿态走向全国,成为民间艺术、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典范。

(责任编辑 张冉)

责任编辑 张冉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