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革命家书 | 韩雅兰写给父母的请谅书

长江云综合  2016-06-18 12:11:48
分享到: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今天我们可能很难理解,韩雅兰,复旦大学毕业,家庭条件优越,却背着父母偷偷跑到延安上了抗大。

韩雅兰1905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家庭条件优越,大革命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6年6月从复旦大学国文系毕业,年底,她瞒著父母偷偷跑到延安上了抗大。

韩雅兰走之前没有将此事告知自己的父母,到延安后虽曾几次写信回家说明,但一直未接回信。她怕老人生气,故于4月18日写了一封信,详细讲述了自己去延安的缘由并介绍延安抗大的情况以便让父母谅解、放心。

亲爱的父亲、母亲:

  儿过去曾寄过几次信给大人,想早赐阅矣。但至今未见大人的训示,想大人必因儿不告而走之故怪罪于儿,生气不理了,所以儿对此终不能安心。

  亲爱的慈祥的父亲母亲,儿不愿作个时代的落伍者,不愿落人后,同时又被感情支配着,这极痛苦大人是不会了解的。儿已认清自己应走的正大的光明的道路,更认清了一个女子不应只靠一个丈夫。若完全依靠丈夫,结果会落得求死不得求生不能的苦境。

  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为后来女子求幸福,也要和男人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作一点有意义的事业。这就是儿此次来延安的主要原因,请大人想想,章乃器、沈钧儒. 他们都起来挽救国家,儿受家庭社会的养育一场,怎能坐视不顾?

  由西安来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赵师长的女和子. 都在这里,好些熟人,此地的女生已有三四十人。所以请大人放心。敬祝健安

                                                                                           漂泊的女儿敬禀

                                                                                                   4.18

韩雅兰是在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进步青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血雨腥风,1930年她决定离开家乡西安到上海读书,在外多年,后由于丈夫纳妾,她有家不能回,所以这里给父母写信就署了个“漂泊的女儿”。

因为实在牵挂不到三岁的儿子,到上海后便给尚不懂事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因想到我走后你醒来,必要哭着喊妈妈了,一时心里难过,实在不忍别你而他游了。当时很想喊醒你再把你紧紧的抱一抱,又恐你起来哭着要跟我,那你的母亲的心更要疼烂,所以只得含泪在你肥胖的桃红色的小脸上轻轻的亲个长吻……”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韩雅兰奉党的指示返回西安从事地下工作,参加陕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后患病,于1943 年6 月病逝,终年38 岁。

来源:央广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 朱熠)

责任编辑 朱熠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