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害羞不一定是好事!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不爱说话,不爱运动,表面看非常乖巧听话;喜欢个人独坐,当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喜欢缠着父母,不愿意和同伴交往;家里来了客人,他们就羞答答地躲进房间,即使见了客人也不会主动打招呼。这些羞怯缠人的孩子缺乏良好的交往心态,长期下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浦蒲2岁多时,妈妈经常带她出去玩。遇到生人,浦蒲就脸红,不肯打招呼,也不愿说话,妈妈便为她打圆场说:“这孩子一直是这样,比较害羞。”妈妈以为浦蒲小,听不懂,就没当一回事。
而今浦蒲已经5岁了,妈妈的话已经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并逐渐成为她的自我评价。结果,浦蒲不知不觉中真的像妈妈所说的那样。人多时,浦蒲依然是很害羞,别人问她:“你为什么不敢和大家玩呢?”她就说:“妈妈说我是一个很害羞的孩子。”每当妈
妈听到浦蒲这样说,就后悔不已,没想到自己无意识的话,竟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上烙印。
在孩子的心目中,大人是了不起的,他们知道的事情很多。对来自父母的评价,孩子通常会无条件地承认和接受,而很少分析、判断这些评价的正确性。当孩子被父母告知“你是个害羞的孩子”时,他会认为自己天生不会与人打交道,看到生人时便容易产生退却的心理;如果父母说“你怎么这么胆小”,孩子便会感到非常紧张,往往会更加胆小。所以,家长不要任意给孩子贴标签。
其实,羞怯是小孩子面对大场面、陌生人时的正常反应,他们缠着父母,是为了找到安全感。当孩子在众人面前遭到辱骂或嘲笑,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遇到尴尬,这都会强化孩子羞怯的心理。如果父母不重视孩子的羞怯,认定孩子年纪小,羞怯是正常的,而不去引导孩子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那么孩子会一直羞怯下去,最后会形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亲朋好友一起外出郊游。4岁的李蜜在妈妈的腿上嬉戏,而同龄的其他孩子在一起开心地玩游戏。对李蜜来说,很多人都是陌生的。一个和蔼的母亲走了过来,邀请李蜜和她4岁的女儿一起玩,可李蜜紧紧抱着妈妈的腿,把头埋在妈妈的怀里,死活不愿离开。而李蜜的妈妈不但没有任何鼓励的话语,反而用眼神示意那位母亲不要强求自己的女儿。
孩子因羞怯而离群索居、寡言少语,并不会对周围的人构成威胁,也不会伤及他人,所以,父母很少为此焦虑担忧,反而认为孩子听话乖巧。殊不知,父母的漠视和宽容,却失去了帮助孩子的机会。鼓励羞怯的孩子在碰到新人或新环境时克服顾虑,大胆与人交往,你会发现对孩子大有裨益。那么,该如何改变孩子的羞怯心理呢?有这样一些建议:
第一,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如果事先知道家里来客人,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一起接待客人,让孩子学会礼貌用语,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而且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家长和外人所认可、所尊重,孩子一般都会乐此不疲。
家长还可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如:带着孩子去邻居、朋友家玩,鼓励孩子去借东西,或者过生日邀请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等。同时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要及时给予鼓励,即便孩子没做好,也不要在意,这样能激发孩子下次做事的欲望。
第二,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研究表明,当孩子拥有很多朋友时,他会感到非常快乐。和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放得开,并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相反,如果孩子一个朋友都没有,他就会变的郁郁寡欢、沉默寡言、唯唯诺诺。
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鼓励孩子融人人群中,有机会经常邀请小朋友到自己家来做客、做游戏等。一旦孩子鼓起勇气邀小朋友来玩时,家长一定要热情招待,这样孩子就不会显得局促,就会玩得很开心。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到户外玩,一起走到小朋友中间去,教孩子说:“我们一起玩好吗?”同时自己也加人到游戏中去,这样羞怯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更容易放下胆怯的包袱,尽情投人游戏中。如此一来,孩子就会由羞怯变得大胆起来。
第三,让孩子从事一些家务,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在家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肯定孩子、表扬孩子。如“宝贝,桌子今天擦得很干净”;“宝贝,你摆放的筷子真整齐”;“乖乖,你的袜子洗得真干净”;等等。父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积极肯定的评价,会大大增加孩子的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活泼开朗有信心起来。
第四,让孩子学会微笑。
微笑很容易赢得亲近感,体现出亲和力。父母可以经常对孩子说:“孩子,你笑起来真好看,大家喜欢你微笑的样子。”当然,羞怯的孩子在第一次进人一个场合时不一定能保持微笑,但如果家人能提前强化一下,微笑会来得容易一些。当你的孩子保持微笑时,别人就愿意和他讲话,这意味着孩子更有机会融人群体之中。
总之,做父母的要重视对孩子缠人和羞怯的行为进行矫正,为孩子顺利成长并融人社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