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小头裸裂尻鱼成鱼图像
近日,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从长江科学院了解到,该院水环境所“长江源关键鱼类栖息地研究创新团队”正式成立。开展长江源鱼类栖息地研究科学价值突出,其预期成果将为研究其他裂腹鱼类提供借鉴,并为落实长江大保护提供必要的支撑。
据悉,我国裂腹鱼类种数占世界裂腹鱼类种数的80%以上,主要有70个有效种和9个亚种,隶属于11个有效属,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作为我国特有鲤科鱼类,裂腹鱼在我国鱼类多样性中的地位堪比鲑鱼之于欧美鱼类。其中生存的小头裸裂尻鱼是裂腹鱼类中进化等级最高的种类也是海拔分布最高的鲤科鱼类。作为长江源的关键鱼类,小头裸裂尻鱼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生态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但是,由于地处青藏高原,气候环境恶劣且高原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关于我国裂腹鱼类的研究较为集中在分类和进化方面,裂腹鱼类栖息地(“三场一通道”)研究严重缺乏。
长江源关键鱼类栖息地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李伟介绍,以产卵场为例,70余种裂腹鱼中,仅青海湖裸鲤、四川裂腹鱼和短须裂腹鱼在产卵场研究方面有较为详尽的研究,其他裂腹鱼类的产卵场研究较少。冬季连底冻源头河流鱼类的越冬场在何处也是亟需回答的科学问题。裂腹鱼类栖息地研究的不足直接导致后续的栖息地生态因子研究无从开展,也导致当前裂腹鱼类保护工作受阻,是我国鱼类生态学研究的一大短板。
保护栖息地是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本途径,栖息地保护和修复是河流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行业,针对河流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的生态调度、过鱼设施建设、栖息地水生态修复、下泄低温水和气体过饱和等研究和应用,其核心内容均涉及到鱼类栖息地及其生态水文过程,因此,开展鱼类栖息地相关研究,是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长江科学院水环境所积极开展该领域人才及科研团队建设,于2022年2月出台所级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江源鱼类栖息地研究团队为所内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创新团队。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程德明 通讯员 杨莹 雷蕾 责任编辑 何潜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