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我国防沙治沙取得显著成效

2022-06-17 07:06:25 
分享到:

今天(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为“携手防治荒漠化 共建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如期完成“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目标任务,防沙治沙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在国家林草局的全国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大屏幕上,我们看到这两张卫星遥感影像图片,分别是在2010年和2021年拍摄的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科尔沁沙地。

国家林草局荒漠化监测中心荒漠化监测处处长 孙涛:从2010年的遥感影像可以看出,这一片还是完全被流动沙地覆盖,到2021年的时候,这片沙地已经被植被覆盖了。

发生巨大变化的不仅仅是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库布齐沙漠周边等重点治理区,也已经由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规划引领、工程治理、责任考核等方面,采取各种切实举措,推动防沙治沙取得成效。

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副司长 屠志方: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国家先后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等重点工程和项目,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对沙化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治理。

十年间,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如期完成“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目标任务。

十年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为了科学防沙治沙,目前,我国已构建了以宏观监测为主,年度趋势监测、定位监测、专题监测等为辅的“1+N”荒漠化沙化调查监测体系,实现了“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及时全面掌握最新荒漠化沙化状况,为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如今,各地正在积极利用沙区光热、物种、土地等资源充足优势,适度发展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产业,推动沙区群众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据统计,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约1500万人实现稳定脱贫,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

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 何潜彬)

0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