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土得掉渣的武汉俗语,你晓得几句撒?

1  2015-08-09 11:31:51
分享到:

  武汉话,是漂在长江里、系在码头上的,它在三镇贩夫走卒的肩膀上晃荡,随着武汉商业的兴旺而发扬光大。

  有人可能嫌武汉人说话老带“渣滓”,有人可能反感武汉人说话的大嗓门。但是,武汉人就爱武汉话的质朴、接地气!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也在加速。本土方言的光芒正在逐渐黯淡,甚至有00后的武汉小伢不会说武汉话!

   

  

  小编搜集了一些土得掉渣的武汉俗语,供各位看官“韵个味”,有些可能你都没听说过!大部分的武汉俗语出自1920年出版的《汉口指南·成语汇编》。

  

01
一末带十杂,烧火带引伢
  前一句取自于汉剧表演的行当。汉剧的角色一共分为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如果一名演员既演末角,又兼杂角,岂不是忙得不亦乐乎?
  后一句就十分生活化了,又是烧火做饭,又是带孩子,这妈妈忙得很啊!
  造个句:

   

  

 

  

  

  

  

  

一冷一热,光棍受吓(he)
  单身汉的所置衣物、日用设备都很少,在武汉这种“一年就两季,一天有四季”的气候里,很容易“慌了神”,不知道怎么照顾自己。

  

 

  

  

  

  

  

个人顿(den)得巧,十个人找不到
  这则俗语的意思是“一个人收藏得很妙,再多的人也难以找着”。武汉话里,收、捡、放、搁,都有收藏的意思。

  

 

  

  

  

  

  

一个笼里关不了两个叫鸡公
  武汉和湖北许多地方把公鸡叫作“鸡公”。鸡公会打鸣,也叫作“叫鸡公”,常比喻强人、能人、狠人。这一句可以理解为“一个地方或单位容不下两个强人或狠人”。理同“一山不容二虎”。
 

  

  

  

  

  

  

十媒九谎
  传统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旧社会,有些专业的“媒婆”,为了撮和成功,从而捞些银子、捞些吃喝,凭其三寸不乱之舌,把黑的说成白的,丑的说成美的,恶的说成善的,极尽颠倒之能事。 

  

 

  

  

  

  

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其意为;人应该忠诚才能立身处世,柴应该架空才能烧得炽烈。有的人凭些小手段混世欺世,终不能得逞一辈子。 

  

 

  (电影《忠犬八公》剧照》)

  

  

  

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打江边走
  据旧日武汉老人说,为什么三月三、九月九不打江边走呢?是因为这些时间里常起大风,过江不安全,“打江边走”是指渡江,如果不渡江,走一走是无妨的。

  

 

  

  

  

  

  

  

  

不端你的碗,不服你的管
  给谁干事就受谁管,各地各时代都有关于此种说法,比如端人碗,归人管。(《俗语词典》)端我碗就服我管。(《中国俗语大辞典》)。但没有哪一句,向武汉话这样反着说,更显洒脱、自在!

  

 

  

  

  

  

  

日里游游荡,夜里熬油亮
  指的是有人白天荒废时光,夜里点灯熬油。这一句放在如今,也是十分恰当的。许多人白天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到了晚上却比谁都high。 

  

  

  

  

  

10
公一天母一天
  这“公一天母一天”是武汉的习用语,指时有时无、时好时坏、时丰时歉、时多时少的状态。公母与性别无关,只是表达一对相反的状态。 

  

 

  

  

  别看这些话土得掉渣,但是话糙理不糙,其中也是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的。从文化视角来说,只有本土方言得到了保护,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才得以传承。武汉方言,是一块无形的瑰宝,需要大家的精心呵护!

  

责任编辑 长江云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