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 挤出效应
长江云 2017-03-06 18:00:04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一、政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来为其支出筹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货币供给不变,政府出售债券相当于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资金,则市场上资金减少,从而利率升高,贷款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投资,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则挤出效应大。
二、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来为其支出筹资。在这种情况下,增税减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则税收引起的私人消费减少多。
三、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价格水平的上升也会减少私人消费与投资,引起挤出效应。
四、政府支出会以下列方式挤出私人投资:由于政府支出增加,物价就会上涨,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投机需求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就会下跌,利率上升,从而私人投资减少。
五、在开放经济中当实行固定汇率制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升削弱了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出口减少,私人投资减少。
(责任编辑 何潜彬)
责任编辑 何潜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