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恩施:可感可知可体验 西兰卡普的“潮”变新生

长江云新闻  2025-11-28 21:12:02
分享到:

恩施为西兰卡普打通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发展通道,激活了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随着产学研融合不断推进,传承队伍更加壮大,西兰卡普成为恩施“可感可知可体验”的地方名片,非遗消费潜力不断释放,非遗从“活态保护”到“创新应用”的可行路径也越来越清晰。

近年来,到恩施女儿城拍摄民族写真成了许多游客攻略里的必选项,景区里带有西兰卡普纹样的民族服饰随处可见。

恩施州恩施市古韵旅拍负责人 蔡蔡:上面有西兰卡普的纹样,还有一些刺绣,还有包括它的设计,都是我们当地裁缝手缝的,她们都特别喜欢。

恩施市文旅常态化举办“土家织锦旅拍”等活动,2024年,恩施女儿城接待游客4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2亿元,其中旅拍产业产值达1.12亿元,商家年收入最高超过400万元。

恩施州恩施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促进股股长 林芳:以非遗文化为支点,创新产业形态,推动文创产业壮大与旅游品质提升,形成差异化旅游标签,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恩施打卡。

当潮玩顶流Labubu披上西兰卡普,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对话在恩施上演。今年6月,恩施一家民族服饰企业原创的西兰卡普娃衣作品走红网络,200多套娃衣被抢购一空。目前,订单仍在从世界各地陆续飞来。

恩施州恩施市宽梅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 赵宽梅:只是他们(消费者)喜欢,我们就都配合他们,给他们想尽一切办法。

琳琅满目的西兰卡普产品,也激发出人们深入体验非遗技艺的市场需求。谭艳华、谭艳宾成功将传统织机改良为轻便的“两用织锦机”,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代表性传承人、恩施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谭艳宾:那这个机器研发出来非常成功,3岁的孩子可以去上手操作,6岁以上基本就可以独立地去完成作品。

依托这一创新,恩施市文旅部门推出两条“非遗技艺深度体验游”线路产品,每年吸引超2万人次前来体验。西兰卡普在恩施的传承路径越走越宽,这条由文化自信牵引的产业链,在“织—售—游—学”的闭环里,完成了从保护到活化、从颜值到产值、从民族到世界的三级跳。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亚敏 肖璇 邹兴程

咸丰台 邢艺馨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