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从手工织造到机械智造 创新照亮西兰卡普传承路
1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非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彰显。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恩施旅游市场的兴旺,带动西兰卡普“火”起来,从单纯手工制品向规模化生产转型迫在眉睫,这轮“生产力”的创新,最终落脚在传统织机的改良上。

在恩施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操作员只需按键设定程序,全国首台数字化智能织机就能源源不断地织出西兰卡普,与传统手工织造相比,效率提升50倍。

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西兰卡普)传承人、荆楚工匠 田若兰:如果用手工织,这个图案最快也要一周,但是用机器织,这个是单色,织得比较快,大概十几分钟就可以织一条了。
从销售西兰卡普起步,逐步向生产端延伸,田若兰用18年时间成长为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西兰卡普)传承人,还带出一批批徒弟、织工,直接为30多人提供了家门口就业机会。

恩施州恩施市金子坝街道金子坝社区居民 张国佳:觉得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然后自己能够织出很漂亮的织锦的话,很有成就感。
手工织造西兰卡普精美却耗时久,过去遇到大订单,田若兰总是不敢接,为了不错失发展机会,她有心研发数字化织机,但要让电脑“读”懂西兰卡普纹样,并不容易。

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西兰卡普)传承人、荆楚工匠 田若兰:首先是需要把它转换成那个程序的语言,得给它写好哪一针、哪一根线需要提上来,哪一根线需要放下去,但是它跟手工的原理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刚开始完全搞不懂。

在政府部门牵线下,田若兰通过校企合作,历经三年研发出全国首台数字化智能织机,不仅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还突破了手工织造只能单面呈现的瓶颈,催生出更多西兰卡普新品。今年10月,田若兰用智能织机创作的“大阳雀·单八勾双面披肩”,先后斩获2025年湖北旅游商品大赛金奖、202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创新,跃升为产业发展引擎。

恩施州恩施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促进股股长 林芳:她(田若兰)已经把这个传统的手工艺品,达到了一个量产,变成了一个工业化的这种量产的一个产业的产品了,所以说,就是为我们这个文化和非遗的这种融合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亚敏 肖璇 邹兴程
咸丰台 邢艺馨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