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恩施:土家非遗从深山走向世界

长江云新闻  2025-11-28 21:10:02
分享到:

11月21日,“全国县域文旅融合100强”榜单正式揭晓,恩施州恩施市位列全国第17名,为湖北省首位。今年1-10月,恩施市累计接待游客2811.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2.49亿元。花色绚烂的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在旅游热潮中成为人们钟爱的“恩施礼物”。这一国家级非遗技艺,能够从鄂西深山走向世界舞台,离不开恩施多个部门的培育,多位非遗传承人的接力。让我们从一幅“四十八钩”的图案,开启西兰卡普的传承故事。

走进恩施州恩施市的西兰卡普传承基地,土家姐妹谭艳华、谭艳宾制作的“四十八钩手提包”尤为引人注目。在今年10月的全球妇女峰会上,这款作品从全国数百件非遗手工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益起为她·筑梦芳华丨百幅‘女性的力量’全国非遗手工作品”。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代表性传承人、恩施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谭艳宾:代表着土家人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紧紧相连,团结、和谐、美满的寓意,也是代表着就是一个大团结的寓意,也符合这次展览的主题。

“四十八钩”既互相勾连,又层层扩张,是西兰卡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纹样。完成这样一幅纹样,老织匠往往需连续劳作一个月以上,稍有差错就得整幅返工,被视为“指尖上的毫米级雕刻”。9年前,民族舞蹈演员谭艳华、谭艳宾怀着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立志学习织锦,几经周折,终于拜入西兰卡普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刘代娥的门下。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代表性传承人、恩施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谭艳宾:练习它、熟练它,甚至往里面去钻。基本上每天都是从早上一早学到晚上,就是已经天快看不见了,还打着手电,有可能把这几遍做完了再回去。

看到姐妹俩能静下心钻研,刘代娥将绝活技艺倾囊相授。学成后,姐妹俩怀着“传承千年技艺”的使命感,回到恩施从零开始投身非遗传承事业。很快她们发现,西兰卡普在现代生活里的受众稀少,要传承必须做出改变。通过精心设计和调整配色,姐妹俩陆续推出100多款兼具美观和实用的西兰卡普产品,可初创品牌难以打开市场,正当姐妹俩踌躇不前时,恩施州妇联极力把她们的作品推荐给中国妇女基金会“天才妈妈”公益资助项目,为她们争取关键资源。

恩施州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刘俐萍:全国妇基会在这里看了她的作品以后,欣喜若狂,觉得西兰卡普的传承还有这么时尚,还接近于现代人的生活,所以就列为天才妈妈的第二个项目落户在恩施。在全省都没有先例,在一个地区落户2个“天才妈妈”项目。

“天才妈妈”项目不仅为姐妹俩带来重要的创业资金支持,还提供了公益大使代言的助力。近年来,姐妹俩的西兰卡普作品三次受邀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手工披肩获国际奢侈品牌Dior认可并签约,作品入围金砖国家女性创业大赛总决赛,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妇女教育主题会议上向多国代表展示技艺,民族传统工艺瑰宝西兰卡普走上了世界舞台。随着姐妹俩的公司走出市场化不足、资金短缺的困境,西兰卡普订单量持续增长,急需大量织工。恩施州、市妇联征集妇女就业需求,设立“妈妈岗”弹性就业模式。

恩施州恩施市舞阳坝街道舞阳坝社区居民 凡云萍:给小孩买衣服高兴呀,自己在这里拿到工资了。

截至目前,姐妹俩已累计培训妇女600余人,残障人士10余人,直接带动2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或创业,人均月增收2000元。西兰卡普带起创业就业的热潮,“恩施西兰卡普织锦师” 劳务品牌应运而生,恩施市人社部门还为谭艳华、谭艳宾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资金扶持,有效激发传承创新活力。

恩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董妮娅:今年谭艳华、谭艳宾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相关产业近三年累计产值已突破2000万元。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亚敏 肖璇 邹兴程

咸丰台 邢艺馨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