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长江云调查|武汉光谷一小区垃圾屋建设陷两难,民生实事如何办?

长江云新闻  2025-11-27 13:10:52
分享到:

“垃圾清运车轰鸣、夏天路过气味难忍、苍蝇蚊子乱飞……”今年下半年以来,每天凌晨,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嘉欣园小区一期南门市政道路上,常有百余垃圾桶“排长龙”等待清运,这一临时清运点已成为一大民生“痛点”,屡遭市民投诉。11月24日,小区居民吴先生向长江云新闻热线(027-87122222)反映,为解决这一难题,社区居委会拟召开业主临时大会,表决小区内是否新建垃圾分类收集屋(以下简称“垃圾屋”)或选择将生活垃圾转运点转至小区内部,后引发业主强烈反对陷入僵局。


缘起:百余垃圾桶“打游击”,屡遭投诉无处安放

嘉欣园小区一期2016年交付入住,二期2025年3月完成首批交付,两期同属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已入住业主2000余户。然而,作为 2017年“武汉垃圾分类设施配建新规”实施前建成的小区,一期在规划之初并未纳入生活垃圾屋建设要求。

最初,一期垃圾临时堆放在二期空地,2021年二期施工后,转运点迁至一期幼儿园背后院墙处,距离幼儿园仅约5米。每日6:00-16:00的清运时段,150-180桶垃圾产生的浓烈气味和细菌滋生等问题,让周边业主不堪其扰,投诉不断。

(垃圾桶堆放在幼儿园旁边)

2025年7月底,转运点临时调整到一期南门市政道路旁,却因占用公共道路造成通行不便,且凌晨2-3点的清运作业产生噪声,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

(垃圾桶转移堆放到小区南门市政道路)

今年10月20日,嘉欣园小区一期南门市政道路临时转运点,被区城管部门责令整改,要求撤离市政道路。目前因小区无规划收集屋,暂时允许短期内仍在市政道路转运。

如今,百余垃圾桶每天仍在市政道路边缘“流浪”,道路对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光谷院区,旁边紧邻平安里商业街及佛祖岭地铁口,引发诸多抱怨,整改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方案:居委会拟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表决相关事宜

今年10月底,嘉欣园小区业委会因故解散。小区所在欣和社区居委会依法代行职责,于11月15日发布了《关于召开嘉欣园小区业主大会临时会议的公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计划组织投票表决是否新建垃圾屋等事宜。

为广泛凝聚共识,11月20日,欣和社区居委会又发布《致嘉欣园小区居民的一封信》。信中说,根据武汉市现行规定,服务约2000户的收集屋面积为 140平方米,且须距离住宅建筑6米以上,具备消杀、除臭、排污等环保功能。考虑到小区一期每天最高产生近200桶生活垃圾,二期现有30平方米垃圾收集屋无法满足需求,社区联合区房管、城管、街道等部门多次勘查后,拟定了备选建设点位:一期选址于1-3栋院墙处(距离最近楼栋约25米),二期选址于高新六路南门车辆道闸出入口旁竹林处,拟为两期分别单独新建垃圾收集屋,总规划面积140平方米。

(图为嘉欣园一期垃圾屋计划选址地,位于1栋与3栋之间)

居委会明确,此次业主大会表决设置同意、反对、弃权三个选项,“同意”表示同意按公示方案,在小区两区域各自单独新建生活垃圾收集屋并授权社区居民委员会按程序签订施工合同;“反对”表示不同意公示方案,垃圾清运在小区内部以临时方式运转垃圾车,每天2至3次进入小区,在各单元楼栋附近进行清运作业;“弃权”即放弃本次表决。社区居委会承诺仅负责选票的发放、回收与统计工作,不干预业主的自主选择。

公开征求业主意见原计划于今年12月1日至7日进行,8 日公开唱票计票,表决需经专有部分面积及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参与,且参与表决者中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方可生效。

矛盾:业主担忧集中爆发,强烈反对新建垃圾屋的提议

然而,关于新建垃圾屋的提议却在业主中引发强烈反对。“入住时合同里根本没有这个规划,如果要在小区里建140平的垃圾屋,我们坚决不同意!” ……业主们的反对声浪集中在多个方面。

业主们认为,嘉欣园小区一期共10栋住宅,居民仅靠两处小型活动场地休闲,新建垃圾屋会占用公共面积。更让大家顾虑的是,万一新建垃圾屋产生恶臭、细菌等,可能危害居民健康。“1-3栋院墙处是小区相对集中的活动区域,建垃圾屋之后,孩子没法在附近玩耍,我们也不敢开窗透气了!”

一期业主还表示,买房时已支付公摊面积费用,二期规划的垃圾收集屋无法满足整体需求,不应将建设压力转嫁到一期业主身上。“开发商当初规划不当的问题,不能让我们老业主来买单。”部分业主还质疑居委会公告中提出的选址过程未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很多业主没有及时了解情况。

还有业主担心,万一新建垃圾屋未来管理不善,情况可能比现在更糟糕。“就算配备了消杀、除臭设施,这么大的垃圾屋,异味和噪声难以避免。”

僵持:业主大会暂缓召开,多方协调陷入两难

面对业主的强烈反对,原本计划召开的业主大会临时会议按下“暂停键”。

欣和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郑州坦言,“夏天垃圾量剧增,临时转运点被责令整改,垃圾没地方放,多方论证后,建垃圾屋是目前最好的解决之道”。但居委会在前期沟通和信息公开上可能存在不足,导致业主产生误解,比如将两期合计140平方米的规划面积,误认为仅一期单独建设,加剧了业主抵触情绪。

“我们也是有苦难言!”服务嘉欣园小区的武汉赢远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鹏鹏表示,目前因无固定转运点,只能每天凌晨集中清运,既面临居民投诉,又受城管部门监管压力。“垃圾屋业主也不同意建,这就是个死循环!”

为有效解决小区生活垃圾清运难题,前期,佛祖岭街道办事处指导欣和社区依法启动了业主大会临时会议,将“建设规范化垃圾收集屋”作为一项长远方案,提交全体业主共同商议决定。在整个过程中,街道和社区秉持“民事民决”原则,不预设任何结果,完全尊重全体业主的共同意愿。

据介绍,下一步,街道将把工作重心从“程序推进”全面转向“共识凝聚”,目前已专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将重点邀请持不同意见的居民代表参与,通过召开专题答疑会、组织现场考察已建成收集屋等面对面的方式,回应居民对垃圾转运方式的各项关切,推动方案细节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充分讨论,唯一的目标,就是与居民携手,寻找既兼顾长远发展又回应现实关切的最优解决方案。

借鉴:他山之石可攻玉,垃圾屋也能“高大上”

长江云新闻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武汉市政府就把“新建改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屋)100座”纳入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出台,居民区建设垃圾分类收集屋力度再加码,随着这一方案的推进,武汉市不少小区已经探索出成熟的解决之道,让垃圾屋从“扰民设施”变身“环保亮点”。

11月25日下午3点,记者前往佛祖岭街道新芯花园小区,该小区建成于2008年,这座占地40多平方米垃圾分类收集屋地处小区公共绿化带旁,距离最近的居民楼10多米,屋内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区、垃圾桶清洗区,还安装了通风除味系统。记者在现场并未闻到任何异味。

“目前,站点可存放110多个垃圾桶,每天早上9点半垃圾会被清运,我们会安排专人对站点进行打扫清洗。”小区物业方武汉丽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斌介绍。

李斌说,不仅是新芯花园小区,物业管理的丽岛花园小区同样建成了一处近10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收集屋。“丽岛花园在环保屋规划之初,因为担心气味问题,有部分居民曾强烈抵制。”李斌介绍,针对这一情况,在设计之初,社区与区城管部门协商定下“一天三次”的清运机制,保证环保屋内的垃圾桶数量不超过30桶,做到“日清、日结”。增建垃圾屋之前,社区居委会带着业委会成员挨家挨户亲自上门解释,并邀请居民到现场参观,实地讲解除臭设备功能等。“许多党员、志愿者也自发与居民进行沟通,有时路过听到居民抱怨,他们会上前解释。”

2024年,江汉区悦海园小区建设一个具备智能称重、人体感应语音播报、远程监控、设备精准定位等功能的“智慧垃圾屋”,垃圾屋内还配备了新风系统、驱虫设备、臭氧消毒机等,防止气味外溢、污染环境。

(“智慧垃圾屋”专门用来暂存、处理小区生活垃圾)

去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花山街也在光谷睿远等4个小区新建投用4座垃圾屋,收集房外形更美观、投放垃圾环境更整洁,补齐了部分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短板。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小区垃圾屋建设也许并不是“两难选题”,关键在于既要落实城市垃圾分类政策要求,又要充分尊重业主意愿,通过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公开透明的决策程序凝聚共识。


记者手记

垃圾处理,是城市治理的缩影,也是检验基层智慧的试金石。

嘉欣园小区的“垃圾屋”风波,按下了暂停键,但也开启了重新寻求共识的大门。它告诉我们,民生实事的推进,不仅需要依法依规的“力度”,更需要沟通协商的“温度”、科学规划的“精度”和信息透明的“尺度”。

垃圾桶的“家”该安在哪儿?答案不在文件里,也不在单一的选票里,而在每一位利益相关方充分表达、良性互动后达成的社区共识里。

按照武汉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时间表,2025 年正是垃圾分类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的关键阶段,全市正着力提升设施建设水平和分类处置能力。目前,百余垃圾桶“流浪”占道的问题亟待解决,业主的合理诉求也需要被认真倾听。如何在落实城市垃圾分类要求与保障居民合法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通过有效沟通化解矛盾?

我们期待,嘉欣园小区能借此机会,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垃圾科学处理与社区和谐共赢的新路。长江云新闻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编审:梁延 邓国辉 李桓 邹敏

记者:王雨湄 刘沛然 张琼

美编:邱方蕾

责任编辑 王雨湄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