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抢抓冬日黄金期 湖北220万亩高标农田建设全速冲刺

长江云新闻  2025-11-27 12:12:16
分享到:

冬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黄金时期,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湖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700多万亩,眼下正趁着晴好天气优化区域布局、创新建设模式,220万亩高标农田建设任务全速推进,用实干为来年农业丰收筑牢根基!

集中连片 小田变大田惠及农户

“以前浇水要搬泵跑遍田,现在按个开关就能引水!” 在荆州市公安县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十余名工人正忙着修建主渠与支渠的过水涵管,记者实地探访看到,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作为江汉平原粮食生产核心区,公安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130万亩,目前已建成135万亩高标准农田。“冬天水位低,沟渠疏浚特别方便,接下来要建泵房、水闸,再通过撒肥提升地力,粮食产量能涨超10%!”项目技术负责人彭鹏介绍,土地平整后不仅田面更均匀,还能通过科学施肥保护耕作层。

小田并大田,农民得实惠。黄山头镇北宫咀村村民刘明炎笑着算起账:“原来9亩地散在6个地方,收割机都不愿来,一亩收割要100块;现在连片改造后,60到70块钱就能搞定,成本降了,收入自然涨了!”公安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整治中心工作人员易斌介绍,今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1.5亿元,覆盖7个乡镇11个村,通过“水系相通、路网相连”的规划,让农田实现能灌能排、集中连片。

因地制宜 山区“补丁地”变高产田

江汉平原主打规模化,鄂西山区则玩出“精细化”。在恩施州鹤峰县,群山之间的零散“补丁地”正通过“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改造,变身整齐划一的“高产田”。

“以前都是坡田带坎的小块地,机械进不来,收割全靠人力,现在路通渠连,收割机直接开到田边!”恩施州鹤峰县中营镇红岩坪村村民邓绪清的感慨道出了山区农户的心声。面对复杂地形,鹤峰县采取“小片区、精细化”推进方式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我们正在建2.2公里机耕路和配套灌溉渠,严格按图纸施工,确保每块地旱涝保收、能机械化作业。”鹤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四标段施工负责人贺华表示,项目预计年前完工,绝不耽误明年春耕。整治一新的田地错落山间,成为鄂西山区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眼下,荆楚大地从江汉平原到鄂西山区,都在抢抓冬日施工黄金期推进高标农田建设。下一步,湖北将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让更多沃土焕发新生,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荆楚动能!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项青 万力源 鹤峰台)


责任编辑 程艺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