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我们|孙金玲:智慧农业赋能家乡 带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恩施州建始县景阳镇返乡创业者孙金玲,带着对故土的深情,将智慧农业的种子播撒在 富硒田野上,让留守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新时代的我们,来认识新农人孙金玲。
在建始县景阳镇,整齐划一的智慧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片曾经因缺技术、缺销路而沉寂的土地,如今因返乡创业者孙金玲的到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湖北省荣景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孙金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朋友在一个商会里面参加一个活动,然后看着这些老百姓种的这些东西卖不出去,心里就有这个想法,就带着他们,想回家做这个农业。
孙金玲的创业初衷简单而纯粹。这位土生土长的建始女儿,原本只想小规模尝试,但看到乡亲们的生活状况后,她改变了主意。
湖北省荣景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孙金玲:把这个规模稍微扩大一点,就是能够把周边的老百姓带多一点,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一点。
创业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2022年底公司成立后,资金和技术两大难题接踵而至。当地党委政府看在眼里,积极伸出援手,为公司落地生根提供全方位保障。当地人社部门也精准服务,帮助公司解决阶段性用工难题。
恩施州建始县景阳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 陈此杰:让企业少跑路,积极同相关职能部门及农户沟通协调,保障企业用地,争取惠企政策,让优秀企业能够在本地落地生根。
政府的支持,加上团队的坚持,让荣景农业逐步走上了正轨。如今,公司已建成120亩桃园、15亩大棚蔬菜基地,2024年营收突破2000万元。
恩施州建始县景阳镇大树桠村村民 冉春英:在这里上班,一年下来,可以拿到三四万(块钱),最关键是离家近,还学会了新技术。
湖北省荣景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孙金玲:企业做起来,最先想到的就是回报乡亲,我们优先雇佣本地村民,让他们能在家门口就业,既能赚到钱,也能照顾到家。
目前,公司已带动近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脱贫监测户57人,户均增收15000元。公司还成立了特殊群体过渡性安置就业基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于未来,孙金玲的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她要让家乡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
湖北省荣景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孙金玲:我们这里有富硒的土地,有优质的农产品,未来,通过产业化升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实在在带动更多老百姓就业。
(长江云新闻 建始台记者 张俊杰 黄娟 编辑 刘琴沁 责编 范莉 编审 王俊)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