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十四五”产业倍增成果显著 谋篇“十五五”冲刺万亿工业规模

11月26日,宜昌市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产业倍增篇。发布会通报,“十四五”以来,宜昌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态势,跻身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百强城市第52位,为“十五五”冲刺万亿工业规模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至2024年,宜昌全部工业增加值从1520亿元增长至2066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1050亿元增至1665亿元,预计“十四五”末增量突破700亿元。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三分之一,发挥“压舱石”作用。全市培育形成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4个千亿级产业,拥有10家百亿级企业、23个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获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多项称号。
宜昌主导产业集中度从“十三五”末的58.9%提升至69.7%。历时八年完成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精细化工占比从2021年的18.6%提高至47.8%。宁德时代、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落户,建成和在建新能源电池产能超200GWh,合成生物产业园、船舶产业园等特色平台投入运营,新能源船舶订单占比超90%。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超3万人,研发机构覆盖率从48.51%提升至58.7%,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从2.6%升至2.9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1%,占规上工业比重从10.3%提高到18%。三峡实验室突破闪存芯片蚀刻液等技术,创新药研发成果显著,累计研发I类新药4个。建成5G宏基站15268个,行政村5G通达率100%。算力总规模达3500P,在建规模超10000P,成为全省最大存算一体集群。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推进中,已征集500家企业实施改造。规上工业企业净增554家,达183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增至6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559家,主板上市企业19家。下一步,宜昌将坚持“工业强市、产业立市”,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冲刺万亿工业目标,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长江云新闻记者 郑莉莉 乐城 宜昌发布)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