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志愿者同日捐献“生命种子”,为患者生命“续航”
11月25日,来自恩施的志愿者谭平(化名)、向安(化名),来自宜昌的志愿者杨先生(化名),同一天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三位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上午9点,伴随着两台血细胞分离机的轻微轰鸣声,谭平和向安先后开始采集。“放松点,你别那么紧张。”年长几岁的谭平笑着安慰向安。他们既是老乡,又在同一家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两人已经把彼此当作了“战友”。
捐献者谭平
2014年,谭平加入了中华骨髓库。11年来,他三次和患者初步匹配,但前两次未能成功捐献。今年8月,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征询他的捐献意愿时,他的答复依然是简单的三个字:“我愿意!”谭平说,只要患者需要,他的身体条件也允许,他一定会尽他所能帮助患者。
捐献前夕,谭平收到了患者家属寄来的感谢信。看完信后,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疾病对一个家庭的打击太沉重了,希望患者做完手术后健健康康的,不用再忍受病痛的折磨。”
在这间采集室的另一张床上,是肿瘤内科医生向安。从第一次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到高分辨血样采集、捐前体检、确定采集日期,哪一天完成哪一个流程,他都记得清清楚楚。“非亲缘之间造血干细胞匹配的概率很低,我很珍惜这次救人的机会。”向安笑着说。
捐献者向安
捐献当天,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向安成功捐献了24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说,无论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救助患者,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都是他践行医者仁心的方式。他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亟待移植的患者点燃生命“火种”。
杨先生是三位志愿者中最早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他几乎每年生日都会去献血,累计参与无偿献血10余次。2012年10月31日,杨先生35岁生日那天,他在献血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便主动留存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当地红十字会为杨先生颁发荣誉证书
2025年9月,杨先生和一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杨先生的三个孩子听说他将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都非常支持他的决定。“孩子们觉得我去救人很光荣,为我感到骄傲。希望他们将来长大了,也能多多帮助有需要的人。”杨先生笑着说。
捐献当天,医生从杨先生体内采集了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杨先生表示:“祝福患者早日康复,振作起来,勇敢地走下去。”
记者:卢叶
通讯员:袁圆、邓哲
责任编辑:卢叶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