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嘉鱼:户长制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在基层治理的探索中,中心户长制以其独特的“小角色大担当”模式,成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关键钥匙。这一制度通过吸纳党员、乡贤等群体,构建起“户长联户、服务到人”的治理网络,让政策落地更精准、矛盾化解更有效、民生服务更贴心。
组织联建:织密治理“一张网”
2024年底,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确定潘家湾镇四邑村、肖家洲村为基层组织建设试点村,聚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系统构建起“村党组织——村湾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治理体系,严格按“六步工作法”(村湾划片、入户荐人、村级审核、夜话推选、签订承诺、上级备案)选优配强中心户长,明确“六员”职责(政策宣传、群众组织、邻里关爱、安全防护、民风倡导、工程监督),建立“十户一联”制度,将组织体系真正打造为响应民需、凝聚人心的“前沿阵地”。四邑村推选湾组党支部6个、建成活动阵地6个,选优配强46名中心户长,同时推行“村干部包组、组长包片、中心户长包户”的工作责任制,每名村干部联系包保一个村民小组,村干部牵头在所包保的湾组开展入户走访、“村湾夜话”、矛盾调解等工作,在一线实践锤炼本领。

和四邑村一样,肖家洲村也大力推进“中心户长制”工作,在全村推选66名中心户长,协助管理全村1113户、4456人。
实践证明,这两个村的“中心户长制”以组织的有形覆盖、有力工作、有效作为,系统回应基层党建“有没有、全不全、强不强”之问,形成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好、组织建设好、集体经济好、乡风文明好、群众评价好的“五好”建设标准。
服务联心:架起民生“连心桥”
“叔,您的居民医疗保险缴纳了没有?会不会缴纳?”11月20日,肖家洲村陈家堡村湾党支部书记、中心户长彭艳梅吃过午饭,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己包保的老人家中,向他们宣传医保政策,在手机上帮助他们缴纳保费。

“幸亏有你帮忙,智能手机我们不会玩,腿脚不便我们也不愿意到村里去!”彭艳梅每天都会听到很多这样感谢的话语。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村里“逛”,看到垃圾要随手捡、随时扫,走到每一户门口,都要去打打招呼。特别是独居老人,她每天都要去关心一下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询问一下他们是否有需要帮忙的地方,茶余饭后的工夫,就把各项政策宣传给了大家。
近期在肖家洲村,中心户长们正化身政策“传声筒”和便民“服务员”,将养老认证、医保缴费等高频事项整理成“明白纸”,逐户讲解。
“一个中心户长包保十几户,这种小范围的包保十分有效,能保证中心户长的工作质量。”肖家洲村综治办主任吕守全告诉记者,中心户长是大家选出来的,包保的也大多是自己的左邻右舍,平日里来往多,感情深厚,开展工作也顺畅。
产业联兴:点燃共富“新引擎”
“我们组里这几年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需要一个大的农用车停车场和蔬菜转运中心,这是大家一致商量后的意见。”今年8月,在一次村湾夜话上,潘家湾镇四邑村五组中心户长周明西提出近期收集的民意,立刻得到了镇、村干部的高度重视。

11月20日,记者跟着周明西,来到了停车场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安装停车场的棚顶。
“提出建设这个停车场,一方面是因为组里产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人居环境整治需求。”周明西说,新建的停车场有6亩地,建好后,组里下地干活的车都可以停在停车场里,家门口再也不会被泥巴弄脏,村民们的蔬菜也可以集中从这里运走,再也不用堆放在路上堵塞交通了。
今年83岁的周明西是一名退役军人,已经退休了的他非常关心村里的建设,在村民中很有威望,被大家推选成了中心户长,成了中心户长后,他更是一心扑在了村里,村里的沟渠、桥梁、道路建设,他都放在心里,没事就去现场逛逛,替村民们把关质量,此次修建停车场,他更是主动提出让施工队伍临时在自己家取电用水,分文不收。
新风联育:涵养文明“新气象”
收集群众意见、调解矛盾纠纷、关爱独居老人、宣传国家政策……中心户长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的作用远不止这些。今年,四邑村试点推行移风易俗“312510”(“3”是指村民只操办婚、丧和生小孩3件事,“1”是指每次只办1次宴席,“2”是指每次礼金不超过200元,“5”是指宴席每桌标准不超过500元,“10”是指每次宴席不超过10桌)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离不开中心户长们的付出。

今年8月,五组有一村民因家中有子女考上大学想要办酒,70多岁的老党员中心户长周四久知道后,多次上门跟他做工作,劝说他从简庆祝,最终说服了该村民,该村民最终放弃了办酒席,只聚集一家人一起吃饭庆贺。
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基层实践中,中心户长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他们扎根群众、贴近生活,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中心户长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通过入户走访、茶话会等形式,将移风易俗的政策解读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他们主动宣讲“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理念,破除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陋习,引导群众树立节俭养德的意识。
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中心户长制通过组织联建、服务联心、产业联兴、新风联育,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中心户长们不仅是文明新风的“示范者”,还是群众参与的“连心桥”,更是矛盾调解的“和事佬”,他们如同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以微小却坚韧的力量,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
全媒体记者邓丹 通讯员皮博
一审:夏明亮
二审:熊熙
三审:张文波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