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鄂州,凭什么?

湖北日报  2025-11-25 14:39:02
分享到:

夜幕降临,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跑道上,灯火璀璨,近百架次货机起降。

转运中心内,智能化分拣线以每秒2.7米的传输效率精准分拣货物。

货通天下,物畅其流。这里24小时不停歇,跳动着澎湃发展的脉搏。

放眼全球,国际转运枢纽从不缺少巨头:香港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孟菲斯国际机场、安克雷奇国际机场。红海市场,强者如林。

鄂州,不靠海、不沿边,是湖北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却拥有全球第四、亚洲首个、国内唯一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

从零起步打造“空中出海口”,跃升为全球货运枢纽新标杆,鄂州,凭什么?

这是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时代之问,也是鄂州交出的“十四五”答卷。

“县域思维建不了世界级空港”

凌晨,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机坪一派繁忙景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10月底,第一批智利车厘子走上湖北人的餐桌,比以往提前了半个多月。

当前一天还在枝头的车厘子搭乘飞机抵达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时,很多人至今不敢想象:县域小城,也能买全球、卖全球。

目前,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开通货运航线111条,初步形成全球“8小时交通圈”。今年前三季度,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超36万吨,同比增长138%,拉动湖北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

这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而是湖北拥抱世界的昂扬姿态。它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来自智利的三文鱼、印度的青蟹、泰国的山竹可以较低成本走进湖北的街边小店;从德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转运到鄂州后,24小时内就能装机飞往东南亚。

它意味着,湖北的小龙虾坐上“头等舱”,出现在巴黎超市货架上时,还带着新鲜的露水;湖北高精特新企业抱团“触网”,将电脑、集成电路、锂离子蓄电池等产品卖向全球。

一头是鄂州,另一头连着世界。鄂州,凭的是什么?

理解这个选择,不只看鄂州,也要把它放在更大的坐标——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任务中去观察。

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大力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湖北、水运上的湖北、航线上的湖北”,以建设三个丝绸之路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如果说,“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是对小城“买卖全球自由”的馈赠;那么,奋力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则是鄂州以开放姿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动能激发。

没有成熟的土地可用,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建设专业的货运机场,在中国没有先例。

任何重大变革的起点,往往始于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念头。

从无到有,白纸作画。2019年,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正式挂牌,一场思想破冰与发展突围之旅也由此展开。

为解决干部的思路不活、本领恐慌等问题,鄂州临空经济区选派4个批次干部前往深圳、成都等地开展沉浸式调研、跟岗锻炼;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组织内部研讨会,将“临空经济”“航空枢纽经济”“招商引资”等概念掰开了讲、揉碎了学。

2024年11月20日,湖北国际航空货运项目正式获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4亿美元贷款。

投资对象众多,鄂州凭什么?

毕竟,与强者竞争,最终比拼的是,时代浪潮上你站在哪里。

项目谈判结束后,鄂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李丽深有感触:“当时外方专家直截了当说‘你们真的理解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标准吗’,这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县域思维建不了世界级空港!”

项目组以国际标准为标尺,碳排放降低30%,引入普洛斯等国际运营商经验,建立“规划-设计-运营”一体化模式,赢得了亚投行团队负责人的认可:“鄂州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执行力令人瞩目。这个案例,必将成为业内标杆。”

目前,建设中的这个项目,已被亚投行树立为标杆项目。

“改革本来就需要探索,能错到哪里去”

11月7日,智利驻华大使巴勃罗·阿里亚兰(右三)走进花湖国际机场车厘子直播间,向网友推介智利车厘子。

鄂州的腾飞,始于机场,却远不止于机场。

要真正理解鄂州,必须暂时走出机场,放眼,望向它周围火热的大地。

三江港船舶有序进出,高铁鄂州站装卸作业繁忙,武鄂高速、大广高速车流如织,机场铁路联络线正加快建设。“水陆空铁”无缝衔接的集疏运体系正加速成形。

4月25日,中国(鄂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获国务院批准,4月30日,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运营。截至目前,新增机场集团供应链、新华集团、华势集团、亿玛科技、半岛、绿山墙等434家企业签约注册。今年1月至10月,跨境电商累计实现贸易进出口额317亿元,带动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额361亿元,增长427%。

国家现代物流战略支点城市、国家快递示范城市、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创建工程、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3年来,225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在机场周边落地生根,武汉都市圈高端临空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

从“水乡山村”到“国际枢纽”,鄂州,凭什么?

改革,在鄂州,从来不是一个新鲜词。

全省首座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省首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鄂州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试验田”,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都在拓新。

机场,不仅重构了鄂州产业格局,更激活了鄂州人“敢闯敢试”的内核基因。

在鄂州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郭欢眼中,那张“名字很奇怪,却很实用”的《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过渡性总图》,恰恰说明了,“时代的列车奔赴向前,改革的步伐片刻不停”。

机场落地后,周边产业园怎么布局,机场城市怎么建设,铁水公空如何联运,都涉及空间布局重大调整。然而,2019年,恰逢国土空间规划体制改革,过渡期旧的规划无法支撑,新的规划不能批复。

鄂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胡正国与郭欢一起,带着规划图总图,跑遍省内外类似城市甚至住建部寻求解决方案。“马上面临机构改革,规划局都没了,你们干嘛还操这份心。”同行建议观望等待。

机场建设不能等,鄂州发展不能停,怎么办?“既然是过渡期,那就叫过渡性总图。改革本来就需要探索,能错到哪里去?”返回鄂州的高铁上,胡正国说。随即,回来报告实施。

站在高处,再次望向这座机场城市,总图上的标注一项项变成现实。“过渡性总图的实施度非常高,一张蓝图干到底,大概就是这样吧。”郭欢说。

机场,是观察城市的窗口。城市,是建设机场的底色。

今年初,国家口岸办专题推广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在智慧口岸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鄂州从“改革试点”迈向“规则输出”。

现今,依托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港,鄂州加快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区、先进制造引领区、航空物流枢纽区、综合服务创新区、生态基底保护区……它们,都是鄂州这座城市改革创新结出的硕果。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希望变成沃野。

鄂州的天空上,往来的不只是冰冷的货物,更是这座城市拥抱世界的决心和勇气,是这座城市的人民开拓探索、勇毅前行的定力和魄力。

“别人没醒时,我们已经在跑了”

11月7日晚,鄂州葛店经开区圆通智创园灯火通明,自动化分拣系统高速运转,数以万计的快递包裹在此精准分流。

当时间以秒来计量,能做些什么?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答案是:1秒钟,分拣77.8件快件,保证每件货物当日达全国,隔日达全球;5秒钟,转关货物在关口进行电子信息核验,自动解封通关。

今年上半年,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国际“空空中转”最短衔接时间压缩至5小时,效率提升60%,每周中转货量突破1200吨。

时与势,将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这一历史性任务交给了鄂州。

快,再快一点,鄂州用极致的流畅作答。

40天,拆迁117户,完成花湖机场北侧降高任务。村民煮了一大锅肉丝面端到施工现场,说“没想到你们真干成了”。

4个月,移走机场净空区3座山体,完成原计划一年的工作量。

100天,保税物流中心、公共国际货站、海关查验中心,三大项目拔地而起,建成交付。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从一个地方招商引资项目,上升为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选址、落户、报批、建设、开放5个最快速度。

日新月异的,岂止是机场与物流,还有一个个配套设施:临空实验学校、皇冠假日酒店、鄂州国际会展中心、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文化中心等相继投用。

从“城市机场”到“机场城市”,鄂州,又凭什么?

凭的是,“别人没醒时,我们已经在跑了。”这是鄂州党员干部的共识。

腊月廿五,专班人员拿着城镇开发边界规划图纸,在自然资源部各司局跑签,一天往返武汉,连夜再赶往北京,报批材料“补正不过夜”。

凭的是,“哪有那么多奇迹,不过是拼尽全力。”鄂州临空经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汪涛说。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招商企业德玛克提出的资金、政策、用工等大大小小60多条需求,鄂州临空区党工委连夜开专题会研究落地保障方案。

人努力,天帮忙,这个天就是老百姓。

2022年7月17日,花湖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当地搬迁群众自发前来,当飞机从头顶上方飞过,所有人鼓掌欢呼。“能够为机场腾地,是我们一辈子的骄傲。”搬迁村民们说。

这是干部和群众的“双向奔赴”,是无数个家庭的理解与支持。

跳动的脉搏里,奔流着百万鄂州人的奋勇拼搏。

当市委市政府大院的围墙打破、大门敞开变成日常,当“花湖机场之夜”歌舞音乐节办在了市委市政府大楼前,当夜晚无数市民群众在此载歌载舞,这些,或许可以解释“鄂州,凭什么”。

这是一个人民政府,把办事的“便利之门”永远朝着人民群众的方向敞开。

这是一个内陆城市,以更加开放、自信、从容的姿态拥抱世界、走向未来。

这更是干群同心创造的“临空速度”,是孕育出的宝贵的“花湖精神”。

“我愿做鄂州的‘招商大使’。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共同打拼、共享荣光的未来!选择鄂州,就是选择与时代机遇同行!”台商、昆山度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师铭,已将他的事业、他的家落在鄂州,公司二期项目即将开工。

点击查看电子书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