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红色热土绘新景,绿野茶香促振兴!保康用中彩公益金走出老区振兴新路

云上保康  2025-11-19 09:14:40
分享到:

红色文旅铸魂,特色产业赋能,人居环境添彩。襄阳保康以中彩公益金项目为纽带,走出了一条“红”“绿”相融、农文旅协同的老区振兴之路,其创新实践不仅让当地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更为全国革命老区盘活资源、激活动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地处鄂西北的革命老区保康,今年10月迎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强力赋能。这笔5000万元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资金,正通过红色遗址保护、茶园升级改造、人居环境提升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让革命老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进红色黄堡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人头攒动,18个子项目同步推进。

“保康县红色黄堡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总投资10105万元,7个项目涵盖产业类4个,乡村建设类3个。共计4个标段实施,目前已完成50%的工程量。”保康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心怀介绍说。

四标段工程投资1210万元,聚焦红色文旅基础设施升级,新建红色文化研学基地、汉南工委革命纪念馆,配套人行钢架桥、阶梯式步道及停车场,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烈士陵园道路扩建,让红色基因在硬件升级中更好传承。

“我们目前正在进行停车场回填工作,通过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施工,加班加点赶进度抢工期,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整个工程预计在12月中旬完工。”黄堡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建设项目4标段项目技术负责人方涛说。

项目推进中,保康创新运用“四个统筹”工作法,推动红色文化与茶旅产业、民俗风情、生态景观深度融合,联动周边村落打造集红色传承、休闲采摘、田园民宿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构建城郊半小时旅游圈,实现“红”“绿”资源双向赋能。

红色文旅的蓬勃发展,为特色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依托项目区15000亩茶园基础,保康精准推进产业提质,新建茶园600亩、改造老茶园1450亩,以“保康高香茶”“保康红”等品牌为引领,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800万元。

“罗仕沟村茶园改造升级工程计划总投资2350万元。包括低老茶园改造500亩、新建茶园作业道2300米、产业路提档升级2000米等配套设施。”保康县城关镇罗仕沟茶园升级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负责人陈德银介绍,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

1000多亩葡萄、猕猴桃等林果基地加速布局。村级合作社流转租赁闲置资源,吸纳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家门口”增收。资金使用上,采取“统筹调配+多元投入”模式,4000万元首批到账资金高效运转,带动县级配套资金4105万元、社会融资1000万元,凝聚起产业兴村的强大合力。

产业发展的同时,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也同步发力。保康县总结大坪村“以奖代补”经验,推广“多元共治、合力共建”模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庭院整治。项目将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文旅开发相结合,在完善基础设施中保留乡村韵味,实现“村美民富”的良性循环。

工程质量与生态并重,技术人员驻守一线。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优化施工方案,严守生态底线,让乡村既有“高颜值”的外在形象,更有“有内涵”的文化底蕴。

“我们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管质量,强化监管,确保国家中期评估获得A类等次。”周心怀表示。

全媒体记者:陈泉霖 肖婕 王满

编校:相琴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张良奎

责任编辑 姜琪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