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加快推进科产融合,湖北这些企业、平台、地方如何干?

湖北日报  2025-11-14 19:16:32
分享到:

【编者按】11月13日,省政府召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会。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精神,湖北日报第一时间邀请部分企业、创新平台及地方代表畅谈落实举措。

岚图汽车在“听劝”中创新

力争明年销量大幅突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通讯员 张莹莹

11月13日,岚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敏表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岚图汽车计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推进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技术、智能底盘等预研项目,推动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引领民族汽车品牌实现新突破。

目前,岚图汽车供应链本地化率为41%。“通过强化自主创新,我们不仅吸引着供应链企业纷至沓来,还让很多外地企业将研发中心设在了武汉。”黄敏说,到2026年,岚图汽车供应链本地化率将提升到60%左右。

岚图汽车生产线。

为实现这一目标,岚图汽车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武汉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高端传感器、车载中央大脑、车规级芯片等领域转型发展。同时,岚图汽车将联合光谷5G通信、人工智能、高精地图、芯片、北斗导航等领域优势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

就在几天前,岚图汽车与武汉理工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探索校企联合技术研发,发掘汽车领域优秀人才。以产学研协同为抓手,岚图汽车与30余所“双一流”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下一步,岚图将积极参与湖北省“创新体系强核”“产研一体”融合行动。

“紧扣产业需求,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最重要的是倾听用户的声音。”黄敏表示,岚图汽车将持续“听劝”,把创新的钥匙交给最懂痛点的用户,并反过来推动技术迭代与升级。

如今,岚图汽车已形成覆盖轿车、SUV、MPV三大品类的完整产品矩阵。在岚图汽车黄金工厂和云峰工厂,每63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黄敏表示,岚图将加快云峰工厂产能释放,加速推进产品迭代升级,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力争2026年销量大幅突破,强力带动省内产业链产值增长。

武创院“拨转股”

催生多款心血管领域全球首创产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通讯员 冉文娟

“我们将紧紧围绕湖北加快建成‘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目标,全力打造‘枢纽型’创新平台。”11月13日,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有关负责人说,武创院将进一步强化创新资源集聚、促进创新要素融合、加快创新主体催化、扩大创新开放合作,推动更多高水平创新团队、高质量创新成果在湖北落地转化,引聚全球一流创新资源浇灌湖北科创之树。

武创院

生命科学工具产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生命工具所”)是武创院打造的首个研究所,其以“拨转股”方式打造成果转化“共投共担”机制,催生了多款心血管领域的全球首创产品。过去一年间,这些产品正在全国多地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试验,上市进程不断加快。统计显示,以“拨转股”模式为抓手,武创院迄今已助力50多个项目团队迈出“关键第一步”。其中,武创院院属“拨转股”项目,已有三分之一成功转股,实现从“财政支持”到“资本接力”的闭环。

把更多科学家的“发现”变成老百姓用得上的“产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上,武创院探索不止步、创新不停歇。这个过程中,一座汇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孵化创新主体、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枢纽型”创新平台轮廓日渐清晰。

相比传统的新型研发机构组织模式,“枢纽型”创新平台有哪些特质?启动运营3年多以来,武创院的创新单元总数已突破100家,吸引23位中外院士、60多家国内外高校院所、数百家企业、1000多名双创人才加入“武创院朋友圈”。

武创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更加坚定扛起“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任,充分发挥“枢纽型”创新平台既能“引进来”也能“走出去”的双向导流作用,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引领全面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更好服务支点建设大局。

瞄准智能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

“中国车谷”跨界布局聚合智能“三大件”

湖北日报讯(记者谢慧敏)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智能汽车,有望在武汉经开区实现跨界突破。11月13日召开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会上,武汉经开区负责人介绍,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与汽车技术同源产业,全力打造“中部地区产业和科技融合创新引领区”。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被称为聚合智能“三大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调研认为,三者均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不同终端产品,在供应链上的重合度已超过60%。从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到小鹏汽车最新推出的IRON,以及即将量产的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全球车企正纷纷跨界入局。

作为拥有完整汽车产业链的“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抢先布局。一方面,支持东风汽车牵头建设“汽车具身智能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探索汽车向“具身智能体”的技术演进。同时,积极推动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等场景的应用,先后引育法睿兰达(自动导向移动机器人)、讯飞华中(机器人语音交互系统)、泛洲精密(谐波减速器)、神动汽车(力传感器)等机器人领域企业25家,相关发明专利达43件,2024年产值突破13亿元。

法睿兰达推出的多款机器人亮相中国链博会。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强化“先进技术供给、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金融服务支持”五个支撑,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武汉经开区表示,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将支持东风牵头的汽车具身智能实验室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鼓励法睿兰达、泛洲精密等企业研发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在低空飞行器领域,依托全省最大的通航机场,推动矢量立飞与哈工大合作研发吨级以上大载重无人直升机,探索大载重无人机在城际货运、应急救援等场景的应用。

同时,谋划用好重大科研装置。打造高端工业母机,重点支持东风公司16000吨级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压铸项目,成为集研发、生产和测试功能湖北日报讯(记者谢慧敏)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智能汽车,有望在武汉经开区实现跨界突破。11月13日召开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会上,武汉经开区负责人介绍,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与汽车技术同源产业,全力打造“中部地区产业和科技融合创新引领区”。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被称为聚合智能“三大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调研认为,三者均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不同终端产品,在供应链上的重合度已超过60%。从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到小鹏汽车最新推出的IRON,以及即将量产的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全球车企正纷纷跨界入局。

作为拥有完整汽车产业链的“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抢先布局。一方面,支持东风汽车牵头建设“汽车具身智能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探索汽车向“具身智能体”的技术演进。同时,积极推动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等场景的应用,先后引育法睿兰达(自动导向移动机器人)、讯飞华中(机器人语音交互系统)、泛洲精密(谐波减速器)、神动汽车(力传感器)等机器人领域企业25家,相关发明专利达43件,2024年产值突破13亿元。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联合武汉大学建设全国最先进的重离子中心,拥有唯一的重离子实验专用束流终端,造出最高端、最精密的材料。

此外,武汉经开区还将高标准建设8个集中式、专业化“园中园”,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百亿级”创新园区。其中,在智能汽车软件园,布局微控制器芯片、座舱驾驶一体化芯片,实现30款芯片应用;在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布局轻量化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谋划高纯度钛粉生产线。在泛半导体产业园,推动化学机械抛光垫、抛光液在先进制程芯片领域占据全国主要市场份额。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