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当前这件大事一定要做好

唱辽阔  2025-11-14 14:28:36
分享到:

80多年前,《松花江上》的悲怆旋律响彻中华大地,让无数同胞热血沸腾、共赴国难。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

时光流转,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谋划部署“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好宣传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新征程上,呼唤着新时代的“宣讲之力”。正如当年的抗战歌曲能转化为战斗力,今天把全会精神讲深、讲透、讲出新意、讲出特色、讲出磅礴力量,就是驱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力,是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精神引擎。

11月10日,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将全会精神宣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这既是对标看齐的政治自觉,更是激活发展动能的战略考量。11月11日上午,省委书记王忠林以省委宣讲团团长的身份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带头向师生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在湖北走深走实。

宣讲能不能讲好,关键看怎么讲?讲什么?在哪儿讲?为谁讲?要看讲得在不在理、用不用心、动不动情。省委书记王忠林在部署我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时提出的“讲清楚‘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讲清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讲清楚党中央关于国内外形势的基本判断、讲清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根本保证;讲清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重点;讲清楚省委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主要考虑”,就是要通过广泛深入宣讲,进一步把全省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十五五”发展战略重点变成支点建设的“施工图”“实景图”。宣讲也是生产力从这一要求中找到了有力注脚。

一、用思想赋能激活生产力的“精神内核”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不仅包括生产资料与劳动工具,更包括劳动者的思想认知与技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宣讲正是思想赋能的关键载体。

在燕矶长江大桥施工现场,宣讲队员站在施工中的桥塔旁,以这座“世界级”超级工程为鲜活教材,讲述自主创新与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宣讲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手段,能够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扫清思想障碍,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在这方面,湖北交通投资集团的“行走的思政课”,打破传统课堂界限,将宣讲搬到京港澳改扩建工程梁厂、燕矶长江大桥等施工现场,取得积极成效。今年沉浸式宣讲已覆盖300余万人次,企业精神转化为建设交通强国的实际行动。

这种宣讲通过思想引领破解认知梗阻,让理论从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从思想武器转化为生产工具,让劳动者在理论滋养中提升觉悟、增强本领,推动了生产要素从有形聚合向无形升级转变。

二、用资源整合搭建要素流动的“畅通桥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主导、高效配置”,而宣讲正是打破信息壁垒、促进资源对接的关键纽带。

近年来,湖北的科创政策宣讲生动践行了这一理念。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湖北推出“科创供应链平台+政策包宣讲”模式,深入企业解读“科技金融质效提升方案”“国企容错免责清单”,指导企业通过平台“下单”需求、对接资源,已完成4000多项需求匹配。在十堰市茅箭区,“事业编企业用”政策的宣讲,让研发人员的创新活力转化为技术突破动力。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政策解读,到工业园区的技术普及,宣讲让政策红利、市场信息、技术资源精准对接生产需求,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稳步提升。当理论创新、政策部署转化为具体生产实践,思想就催生了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

三、用实践转化形成知行合一的“催化效应”

宣讲的价值不在于“说得多好”,而在于“做得多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宣传思想工作“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武穴市龙坪镇的“文化+宣讲”品牌正是如此。他们创作了250个原创节目,覆盖群众1万人次。

当宣讲不再只是“理论灌输”,而是将“大道理”转化为“实操指南”,村民从政策宣讲中找到致富路径,企业从创新部署中明确发展方向,社区从治理要求中探索和谐之道,就一定能展现出生产力特征。这种“宣讲+实践”的模式,完全可以让全会精神从“纸上文字”变为“田间地头的实效”,催生乡村旅游、数字农业等新业态,实现从思想共识到生产力跃升的质变。

四、用凝聚人心汇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合力”

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更需要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宣讲正是培育共识、凝聚人心的重要途径。

湖北广播电视台与武汉市残联联合推出的《永远跟你走》专题音乐党课

近年来,湖北广电推出的红色音乐党课,以文艺作品为载体在全国宣讲近700场,线上线下覆盖5000万人,用红色旋律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宣讲大可有可为,也必有作为。在基层治理中,宣讲有效化解矛盾、培育文明乡风;在企业发展中,宣讲能强化团队凝聚力,促进协作创新;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关键时刻,宣讲更是成为统一思想、共克时艰的“精神旗帜”。这种聚合作用,既优化了生产关系,又营造了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让个体力量汇聚成推动发展的“荆楚合力”。

宣讲的生命力在于“准”与“活”的平衡。具体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就要坚持准确权威的基本要求,摒弃“千篇一律”的宣讲模式,既讲清“十四五”时期的辉煌成就,也阐明“十五五”时期的战略意义;既解读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也细化省委贯彻落实的实践路径。试想,在鄂西山区,宣讲员用“山路变高速”的变迁诠释发展成就;在光谷实验室,专家以“科技突围”的案例解读创新战略;在社区楼栋,网格员用“柴米油盐”的变化回应群众关切,全会精神就自然做到了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宣讲也必然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生产力。

从烽火岁月一首歌曲转化出两个师的战斗力,到新时代一场宣讲转化为响当当的生产力,有着一脉相承的逻辑,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落实好省委关于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各项部署,就要求我们不能把宣讲当成“软任务”,而要视为“硬支撑”;不可满足“说得好”,而应追求“做得好”;不要一味“务虚功”,而要转化“生产力”。这样,宣讲才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生产力——它或许无形,却能凝聚起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它或许柔软,却能锻造出无坚不摧的精神铠甲。

只要每一场宣讲都成为思想的播种机、政策的解读器、共识的凝聚点,宣讲这个生产力,就一定会伴随千万奋斗者豪迈的步伐,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滋养出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来 源:唱辽阔

总策划:岑 卓

总监制:何 伟

策 划:臧 志

监 制:吴博军

统 筹:谢   珍、李   昕

撰 稿:李   筠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