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大冶 | 产才融合 打造县域人才集聚高地
产才融合 打造县域人才集聚高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大冶深刻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核心要义,将贯彻落实人才强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以政策赋能、平台支撑、要素联动,构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闭环,走出了一条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县域实践新路。

换热器被称成为“工业用空调”,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辅助器件。过去国内换热器关键核心部件受到国外垄断和封锁,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文明深耕换热器领域14年,带领研发团队与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了联合技术中心,经过多年攻关,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

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伍文明:我们研发的示范式曲面涡发生器防堵塞的技术,这种扰流片的技术,实现了我们的传热系数相较传统的换热器提高了10.9%,我们还针对换热器的减震降噪的设计,也相较于传统换热器它的整个能耗降低了8%以上,通过跟武汉理工的合作也获得湖北省的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湖北迪峰“绿色增效换热技术与装备实验室”申报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过程中,大冶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特邀行业专家开展“一对一”靶向辅导,全程护航实验室顺利通过论证。将区域发展优势转化为吸引人才的“软实力”,大冶努力构建“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保障”的人才生态,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伍文明:特别是大冶在尹家湖公寓这一块,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住房条件,这也让我们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中。
今年1至10月,大冶市认定企业高层次人才700多人,柔性引进高校教授、专家人才200多名,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氢能等新兴产业补充核心技术力量310多人。

大冶市委组织部人才股股长 丁佳佳:打破县域人才发展的地理局限与资源壁垒,为人才打造“敢创新、能干事、有奔头”的环境,出台新科技十八条,返乡创业政策,氢能十六条等系列重磅政策为发展保驾护航,将1300万元市级人才专项基金的70%,投向重点产业链。
大冶主动搭建 “企业需求、政府搭桥、人才落地”的对接通道:一方面,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需求,定向引进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配套建设产业研究院、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吸引高校科研团队与技术人才扎根,形成“企业引领、人才集聚”的良好态势。2015年,陈申习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毕业后,看到大冶优厚的人才政策,完善的科研平台,选择加入劲牌公司。

劲牌公司微生物研究室主任 陈申习:公司都是把每年销售额的3%以上的资金,用于投入到我们研发当中。
经过10年发展,陈申习带领的微生物研究团队扩大到15人,其中博士就有3人。团队从公司的发酵酒曲样品里面,分离出5000余株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最后成功选育出30种功能优良的菌种,并应用到酿造生产车间。

劲牌公司微生物研究室主任 陈申习:今年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专利优秀奖。
下一步,大冶将进一步深化创新“柔性引才”机制,升级“产学研用” 协同平台功能,深化“高校+企业+研究院”合作,推动智力资源从“深度耦合”向“生态共生”升级,为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综合查一次”只进一次门 查清多项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如何让执法检查既高效全面,又不打扰企业正常经营呢?今年以来,大冶市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1月7日,由大冶市民政局、大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冶市消防救援大队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辖区重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联合检查。在检查中,执法人员对两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消防设施、值班登记、食品安全等事项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对存在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

大冶市消防救援大队监督员 陈钊:发现他们值班人员在值班记录上名字不对应,有可能是值班人员存在脱岗,或者是持证人员没有在现场进行值班的情况,我们要求他们严格落实值班人员的值班制度,做好登记,确保24小时人员值班在岗在位。

大冶市日禧康养园负责人 周海燕:现在一次联合检查,一次性告知所有问题,对我们整改要求一目了然,能集中资源和精力进行系统性改进,大大减轻了迎检负担。
今年1月起,大冶市开始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把原来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消防救援、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的涉企检查事项进行系统梳理,合并同类项、剔除重复项,最终整合为28项联合检查项目,从源头上减少企业迎检次数,让企业安心谋发展。

大冶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股工作人员 向昕:建立异议处理机制,推动联合检查前后信息共享,形成监管闭环,强化执法能力,围绕多领域检查标准开展全员轮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协同能力。
为提升联合检查的规范性,大冶市制订了涉企“综合查一次”工作手册,明确检查流程和纪律要求。同时特邀 22 名社会监督员参与联合检查工作,通过多元监督力量防范检查频次过多、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发生。

大冶湛月律师事务所律师、社会监督员 杨春际:我关注的是监管的透明度和实效性,综合查一次,避免了选择性执法,让监管在阳光下运行。
为实现执法行为可追溯、可倒查,检查结果共享,大冶大力推行“扫码入企”监管新方式。执法人员通过扫描企业营业执照二维码,可快速完成电子亮证、上传记录、收集反馈等步骤,实现了检查过程透明化和电子化留痕,有效加强了对涉企检查活动的监督。

大冶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股工作人员 向昕:“扫码入企”系统的核心在于智慧监督,通过“多头检查”和“频繁检查”的预警,有效减少重复干扰,并通过计划备案与数据统计分析,全面提升执法透明度与规范性。

截至目前,大冶市通过“综合查一次”改革,市场主体受检频次同比降低30%,平均每次检查时间缩短40%,执法人员数量减少35%,取得了政府提效、企业减负的双赢成效。下一步,大冶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持续推动综合检查协同化、执法力量专业化、结果运用闭环化为抓手,将“综合查一次”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宁 邓思弦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