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已“满月” 加沙苦难如常 美以又有新动作
据央视新闻报道,11月10日,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正式生效满一个月。然而,对于许多加沙民众来说,现在的生活与一个月前别无二致——为一日三餐苦恼,为躲避袭击辗转,为保住性命挣扎,仍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而在脆弱的停火协议之下,美国和以色列间的矛盾渐露端倪,双方也开始各自盘算酝酿新动作。
生存不易 故土难归
巴以冲突爆发后,穆罕默德·安提兹的房子第三次被炸,从此一家人流离失所,甚至靠野菜和饲料度日。而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两年,直到加沙停火协议第一阶段达成前的第五天——安提兹6岁的女儿艾琳被以军的子弹击中胸部,贯穿后背,瘫痪在床。
两年的冲突中,生存本身已极为艰难,即使所谓的停火到来,但无论是让女儿康复的梦想,还是回到以前的家,对加沙民众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流离失所者 穆罕默德·安提兹:他们说,战争结束了。怎么会呢?我的房子被完全炸毁,怎么就算结束了?边境没有完全开放,没有充足的食物或援助,怎么能说战争结束了?我根本没有感觉到结束,因为我们依然生活在战争的阴影里。
和平能维持多久?
停火协议难以结束长期苦难

对许多和安提兹一样的加沙民众来说,这份刚刚满月的停火协议本就很难结束他们持续700多天的苦难,而不断重燃的战火更是雪上加霜。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此前曾表示,以军将在加沙地带的“黄线”内“不设限制”地摧毁哈马斯地道并打击其武装人员。
移交人员遗体换安全通行 巴以再生龃龉

此外,双方还在交换被扣押人员问题上存在分歧。哈马斯方面9日向以方移交了自2014年以来扣押的以军中尉哈达尔·戈丁的遗体。以方则于10日将15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遗体移交给巴方。
据了解,哈马斯以100至200名被困在拉法地下隧道的人员安全通行为条件,才同意移交以军中尉戈丁的遗体,但这遭到了以方的拒绝。美国总统特使库什纳和威特科夫10日抵达以色列,将就此事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其他高级官员会面。
分析认为,美国有意在这一问题上施压以色列,尽管以方目前态度强硬,但私下里大家都承认,如果美国施压,以色列将别无选择,只能妥协。
以渐被美国边缘化?
战后治理博弈白热化
美以各有盘算
此外,在加沙的战后治理方面,美以间的矛盾也渐渐露出端倪。有消息称,在美国牵头成立的加沙民事军事合作中心里,以色列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的角色日益被边缘化。其中,加沙国际部队的组成及部署问题最为明显。

另外,美国近日被曝以此前提出的“20点计划”为基础,正在联合国安理会起草关于加沙国际部队的决议草案。然而以色列总理办公室9日却表示,土耳其军队不会参与部署到加沙地带的国际安全部队中。另有消息指出,以色列政府正寻求和白宫达成一份谅解备忘录,寻求授予以军在加沙行动的自由。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