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野性的回归 生态的咏叹 ——全球最大规模野生麋鹿种群复兴记

长江云新闻  2025-11-08 22:24:18
分享到:

长江云记者张溶  张其平  李登清  孙俊  郭裕铭

惊世之作

40年前的今天,在北京南海子,20头从英国重引进的麋鹿,经过外来动物隔离期后释放出栏,漂泊海外百年的奇兽终于重新在故国大地上扬蹄撒欢。

32年前的今天,从北京南海子来到湖北石首长江天鹅洲故道的30头麋鹿,开始在原生地芦苇荡中建立种群。

21年前的3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麋鹿重引进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认定:“石首麋鹿保护区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完全摆脱对人类依赖、可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在中国第一次成功地重建了一个野外灭绝的物种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来世界上只有圈养种群而无野生种群的历史。”

日前,国家麋鹿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白加德在“麋鹿与生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发布:经过40年的保护,我国麋鹿数量由最初的77头扩展到1.5万头,其中野生麋鹿超6000头,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

湖北石首长江湿地“鹿”丁兴旺

这是濒危动物保护的世界奇迹!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高度评价:“麋鹿是全世界138个物种重引进项目中,最成功的15个项目之一。”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说:“麋鹿重引进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缩影,并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提供了一个最佳案例,可为全球范围内的其他濒临灭绝的物种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进行推广。”

重回故土

麋鹿是我国特有物种,曾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流域,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和战乱影响,几百年前麋鹿在野外消失。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皇家猎苑遭到抢劫,加之永定河洪水冲垮皇家猎苑围墙,散失麋鹿被饥民捕食,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幸运的是,英国乌邦寺贝德福德公爵家族的呵护使麋鹿这一物种得以存在。

1985年,中英两国签署麋鹿重引进协议。当年8月,流落海外一百多年的麋鹿回归故土。

我国麋鹿保护的战略是分三步走:在麋鹿的灭绝地北京南海子实施种群复壮;在长江中游麋鹿原生地建群;野化放归,恢复自我维系的野生种群。

在对麋鹿习性、行为等进行观察研究的同时,专家们多次赴湖北为麋鹿返回原生地寻找最佳栖息场所,最终选定在石首长江天鹅洲故道湿地建立麋鹿保护区。

1993年10月31日,30头麋鹿由北京南海子送至石首长江边。

1993年10月31日,20头麋鹿由北京运抵石首。

另外,1986年8月,来自英国动物园和公园的39头麋鹿投放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

20世纪60年代,大丰一带出土了很多麋鹿骨骼和麋鹿角化石,证明该地区也曾是麋鹿的故乡。黄海之滨的滩涂湿地,亦适宜放归麋鹿。

此后,麋鹿沿着北京南海子——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两条路线,向其他区域扩散。

自然扩散

长江天鹅洲故道,处于著名的古云梦泽。春秋末期《墨子·公输》中有“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的描述,可见云梦大泽是麋鹿的繁盛之乡。2300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慨叹:“麋何食兮庭中?”可知云梦泽、洞庭湖区常有麋鹿出现。现代荆州一带楚墓出土的镇墓兽大多以麋鹿角装饰,提供了楚地盛产麋鹿和楚人尊奉麋鹿的实证。

湖北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

长江天鹅洲故道是“九曲荆江”的代表,1972年因长江自然改道形成,有着相对原始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得到较好保留,野草、野树、野鸟、野鱼、野兽众多,是麋鹿栖息的理想场所。

长江天鹅洲故道

麋鹿回归长江的第二年春天就添丁加口,此后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扩大种群。

1998年春节前,有39头麋鹿在长江枯水期泅水过江,到达石首长江南岸的三合垸洲滩。其中11头由石首调关镇沿河流南下湖南华容终南乡,最后有8头到达洞庭湖畔。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石首麋鹿保护区100余头麋鹿靠残堤躲过劫难,有30余头麋鹿外逸,一批顺长江北岸扩散至石首杨波坦、监利兔儿洲一线,一批游过长江到了南岸三合垸,其中一些麋鹿再下洞庭。

湖北石首三合垸野生鹿群草地穿行

湖南岳阳洞庭湖畔麋鹿芦荡追逐

石首麋鹿保护区等通过一系列保护和修复生态的措施,为麋鹿自然生存、自由繁衍创造条件,率先建立了完全摆脱对人类依赖的野生种群。现在,鄂湘两省九个县市都有了麋鹿的踪迹,野生麋鹿数以千计。

与此同时,在黄海之滨也演绎着另一段麋鹿野化放归故事。

1987年,江苏大丰麋鹿首次繁殖;1992年,种群数量破百;2006年,种群数量过千。

1998年,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将6头麋鹿放至野外。以后野放逐年增加,2024年野放了40头。到2025年8月,形成了南黄海西岸长达500公里的麋鹿生境通道。

江苏大丰黄海之滨,鹿群滩涂散步

1985年以来的40年里,我国在江苏大丰、河北滦河上游、湖南东洞庭湖、江西鄱阳湖、内蒙古大青山等多个自然保护地先后开展了11次麋鹿野化放归。目前,在湖北、湖南、江苏、江西以及内蒙古等地已形成6个野生种群,麋鹿数量超过6000头。

野性复萌

时序更替,斗转星移。回归故土的麋鹿,渐渐地适应了长江中游湿地和黄海之滨的气候与环境,野性复萌,野劲十足。春秋换毛,冬至解角,夏季发情,阳春产仔,四季有序,“鹿”丁兴旺。

观察麋鹿野性张扬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麋鹿繁殖季节。那时,“鹿王争霸”激情上演,雄性麋鹿为争夺交配权而剧烈争斗,场面极为壮观。麋鹿繁殖群的组建,胜者为王,“鹿王”妻妾成群,最大的繁殖群中雌鹿的数量可以超过百头。

鹿群向野而生

鹿王“妻妾成群”

麋鹿雪地刨食

谈起麋鹿野性,与麋鹿打交道30余年的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保护区原主任温华军颇有感慨。2020年6月,保护区为跟踪研究麋鹿行为,准备麻醉捕获几头麋鹿佩戴电子项圈。他们特地从林业狩猎队请来职业射手,还请省野生动物救治中心专家和武汉动物园动物医院院长前来指导,事先做了详细的方案。结果,实施那天,被射中的麋鹿丝毫没有反应,照常奔跑。加大麻醉药剂量依然无效,仅有一头被射中鼻子的雌鹿步履有些蹒跚,却被几头雄鹿角拱肩抬“解救”而去。折腾大半天,猎手弹尽粮竭,一无所获,雇请的上十位壮劳力空等一场。温华军只好宽慰大家:“石首麋鹿皮糙肉厚,实在怪不得大家。”

麋鹿“野性复萌”

鹿群结对过河,一展雄风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常务副主任丁玉华,更是描述了惊心动魄的亲身经历。一次他陪同考察,对面鹿群中突然窜出一头发怒的雄鹿,举角向人直冲过来。他本能地挡了上去,雄鹿硕大的双角逼近他的胸膛,他下意识抓住鹿角想阻止它的进攻。然而,一米八几的他瞬间就被掀翻在地,仰面朝天被推了上十米远。幸好雄鹿停止了攻击,在场的人面面相觑,倒吸一口冷气。

中国范式

麋鹿回归40年来,保护麋鹿这一珍稀物种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麋鹿的氛围与机制。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麋鹿保护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岳阳了解生态保护状况,边听取保护情况汇报边观看麋鹿饮水监控录像,他关切地询问:“麋鹿是从哪里来?有多少头?它们有天敌吗?繁殖得快吗?”他殷切嘱咐,要进一步保护好生态和麋鹿在内的珍稀野生动物。给了麋鹿保护工作者极大的鼓舞。

新生小鹿

随着麋鹿种群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环境超载、植被退化和麋鹿遗传多样性趋窄等问题。麋鹿保护区和麋鹿保护地大力进行湿地修复,不断完善湿地生态系统,使其更加适合麋鹿栖息繁衍;有计划地实施麋鹿迁地保护,推动不同区域麋鹿种群融合试验。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和大丰麋鹿保护区分别向洞庭湖区扩散麋鹿,使得北京、石首、大丰三地的麋鹿种群在此交融,让遗传多样性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洞庭浩渺,落水为洲,涨水为湖,汛期洪水始终是麋鹿面临的最大挑战,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地在麋鹿活动频繁区域修筑了生境避难岛和安全台。2024年7月,在华容县团洲垸高位洪水中,180多头麋鹿在180亩避难岛上安然度汛。

麋鹿群居生活

麋鹿种群兴盛和扩散,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人鹿争地”的矛盾,野外扩散麋鹿造成损害的事情也时常发生。不少地方主动为麋鹿栖息腾出空间,湖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推进解决石首麋鹿保护区8000亩缓冲区问题,石首市政府积极做好相关单位、村民、私人承包主的工作,落实了缓冲区土地使用权,做到“人退鹿进”。各地认真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对因麋鹿造成损失的,由当地政府核实补偿。为解决生态补偿金短缺和定损难题,今年1月,江苏大丰推出了全国首个政府投保的野生动物伤害政府救助责任险。

40年来,我国麋鹿保护工作者还围绕麋鹿习性、遗传特征、疫情疫病等,进入了深入持久的研究,并与国际上开展广泛合作,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如今,麋鹿保护从“物种保存”迈向了“生态链修复”的新阶段。建设麋鹿种质资源基地,打造麋鹿基因库,成为北京生态实验中心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共同责任。有关麋鹿保护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以及麋鹿潜在价值的开发利用,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鹿群“奔向美好明天”

“麋鹿种群成功复兴,是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成就的生动缩影,也是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中国贡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负责人如是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主席拉赞·穆巴拉克说:IUCN将麋鹿保护誉为“野生动物重引进的中国范式。”她由衷地感叹:“这不仅是一个物种的拯救,更是政府主导、科技支撑与公众参与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证明。”

国运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麋鹿兴。麋鹿从灭绝到重生,诉说着国运由衰及盛的轨迹;麋鹿的野性回归,吟唱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咏叹。

责任编辑 王晗煜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