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长江观察丨新船订单排到2027年 催生宜昌“船舶拆解热”

长江云新闻  2025-11-08 19:35:59
分享到:

位于枝江市的宜昌船舶工业园,新能源船舶订单排到了2027年,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新能源船舶建造基地。船企在加紧造新船的同时,也迎来了一波“拆船热”。来看记者观察。

走进宜昌船舶工业园,不到3公里长江岸线,聚集了9家船舶制造企业。今年,园区的船舶订单达到149艘,新能源船舶占比近八成,同比增长1倍以上。

新船制造火热,催生了旧船的淘汰与拆解。记者走访发现,过去3个月时间,80多艘旧船在这里拆解,所得钢铁物总量超3万吨。

记者 张琼:在枝江这家船舶拆解企业,穿梭长江多年的“老伙计们”正在经历一场精细化的“手术”,一把巨型“剪刀”对船体进行精准剪切,从几千吨重的大船拆解成为我手上的钢板,用时只需要3天时间。

订单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精准发力,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可以获得相应补贴。宜昌江翔运船务公司今年报废了2艘15年以上柴油散货船,并新建了1艘万吨级新能源集散两用船。

宜昌江翔运船务有限公司负责人 曹仁林:两条船(补贴)就是接近800万块钱,新船造价的话是2200万元左右,国家可以补(贴)到1200万元左右,只用贴个200万左右,那肯定划得来。

眼下,宜昌正着力建设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示范区、长江中上游最大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一些从事船舶修理业务的企业也主动转型,建设绿色拆船基地,超九成的船体材料得到高效循环利用。

湖北民娃船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田学华:这个船像“移动的矿山”一样的,废钢它可以到钢厂里面重新炼钢,包括我们的机电里面还有有色金属、贵金属,循环再利用。

预计到2026年底,宜昌市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链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绿色智能船舶年建造量300艘以上。

宜昌枝江市经济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 李拥军:按照船、港、产、城、园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动船舶产业向绿色、智能、高端转型升级,形成集绿色船舶研发、制造、应用、修理、拆解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长江云新闻记者 郑莉莉 张琼 枝江台 石青 朱瑶 通讯员 周华银)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