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力全开!襄阳谷城“菌”业撑起致富伞
金秋时节,襄阳市谷城县盛康镇周湾村43座标准化养菌大棚内菌香四溢,工人们正忙着采收今秋首批成熟香菇。这座占地11400平方米的现代化农业园区,通过规模化种植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迎来持续性丰收季。

清晨的薄雾中,金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大棚内早已热火朝天。一棒棒菌菇整齐排列,肥硕的菇朵撑开棕色小伞,工人们穿梭在菌架间,熟练地采摘、分拣、搬运,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金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管理经理闵玉琴介绍:“今年我们集中精力种植了20万棒香菇,目前看长势非常好,平均一棒能产3斤多,从今年9月一直能采到明年6月,我们的鲜香菇主要销往省内,直接拉到各个商超和大型批发市场,每斤能卖到3块多,销路很稳定。”

产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品种布局与技术支撑。基地与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起涵盖早、中、晚熟品种的菌菇生产体系:早熟的“湖北10号”菇型圆整、产量稳定;“七河9号”发菌快、抗逆性强;晚熟的“随州大春”则以花菇形态独特备受青睐。通过专家指导与自主培育,基地在源头上保障了菌种质量与生产效率,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就业岗位。
“我已经在这儿干了三四年了,一年能做十个多月的活。遇到行情好,大年三十、初一我们都乐意来!”周湾村村民周明菊一边麻利地分拣着香菇,一边笑着说。这片菌棚,不仅带来了持续的收入,更带来了生活的踏实感。

除了香菇这一“主力军”,基地今年还试种了猴头菇、袖珍菇、榆黄蘑等珍稀菌类。首批5000棒珍稀菇因品相好、产量高,成功打入高端酒店与养生保健公司,呈现供不应求态势。此外,基地今年新开辟的木耳种植区,也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结构,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据盛康镇周湾村书记助理王曦杨介绍:“食用菌项目有效带动了周湾、刘铺等周边村5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今年,我们村集体收入实现了翻倍增长,突破了20万元大关。”
在稳固香菇这一“基本盘”的同时,基地积极开辟增收“新赛道”。今年试种的猴头菇、袖珍菇、榆黄蘑等珍稀菌类,首批5000棒因品相好、产量高,已成功打入高端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新开辟的木耳种植区,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增强了整体抗风险能力。
从单一香菇种植到多元菌类并进,从分散生产到产业链整合,周湾村正以绿色无公害为标准,推动食用菌产业向着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的方向稳步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记者:王文龙、郭光宇 通讯员:汤程程、蔡娇
一审:邓植元
二审:琚晓青 张文涛
三审:陈声权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