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地下要空间 为发展添动能——咸宁通山县地下空间利用改革成效斐然
近日,通山县清华府项目地下空间“交地即交证”的顺利落地,标志着该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从缓解“停车难”的民生痛点到激活城市发展新维度,通山县以政策创新为引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深耕“第四国土”开发利用,走出了一条集约用地、优化营商、惠及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城市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地下空间开发是破解土地资源紧张、治理“城市病”的关键抓手。通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秉持“规划引领,服务先行”理念,率先启动地下空间资源全面摸底排查,梳理出已竣工、在建及规划中的地下空间项目 14 宗。
清华府项目创新采用“地下一体化 + 地面景观化”设计理念,通过精准规划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位置,既新增 700 余个地下车位缓解静态交通压力,又最大限度保留地面绿地,实现功能复合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效降低企业开发成本;在审批服务上,推行“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通过线上申请、不见面审批、全流程闭环跟踪管理等举措,大幅压缩办理时限。该项目总投资约 6000 万元,全程指导项目方完成地下车库设计优化与方案调整,仅用3个月实现项目竣工;优化推进规划审批至供地全流程工作,以务实举措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开发利用过程中,通山县始终坚守安全底线与绿色导向。地下空间开发充分融入抗震、人防及应急避难功能,企业配套先进的消防、通风和应急疏散系统,打造让群众放心的“地下长城”;通过“引车入地”减少地面交通污染,配套排风口净化装置降低碳排放,同时释放地面空间拓展绿地面积,推动城市低碳发展。此外,项目还通过科学规划实现人车分流,构建“地下行车、地面漫步”的舒适格局,让居民出行更安全、休憩更惬意。
改革红利正持续释放。地下空间开发不仅提升了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宝贵空间,更带动建筑、建材、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100 余人,预计增加税收 500 万元。目前,已有多家房地产企业主动咨询地下空间开发政策,计划借鉴清华府经验投资建设。
以清华府项目为示范,通山县正持续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优化供地模式与审批流程,计划在交通枢纽、老旧城区改造、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区域规划一批地下空间示范项目。下一步,将继续深挖地下空间潜力,推动开发利用向规模化、规范化、智能化迈进,让 “城市里子”更坚实,为通山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长江云新闻记者 章珩 通讯员 徐洁 编审 李先华)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