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尖刀”出鞘!十项首创技术与产业融合案例发布
从“4天拿到营业执照”的极速体验,到人形机器人走进车间“打工”,再到工业软件打破国外垄断——11月5日,湖北首创技术与产业融合案例发布大会在汉举行,10项首创技术与产业融合成果发布,湖北正以一场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尖刀行动”,“切”开创新困局,跑出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精准对接湖北产业需求 院士带领国产工业软件打赢“翻身仗”
“我们曾经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真实的应用场景。”三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率团队从大湾区来到武汉,成立“十沣科技”。通过精准对接湖北产业需求,成功实现了国外仿真软件在结构、流体等方向的国产替代,不仅极大降低了企业采购与维护成本,更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他们研发的AI工业仿真软件已实现省内相关领域超50%的进口替代,成为工业软件自主可控的里程碑,累计发布22款产品、拿下40多项专利。

人形机器人不仅‘站起来、走起来’,更真正‘用起来’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带领团队探索具有湖北特色的机器人+先进制造融合发展之路,自主研发的四足融合灵巧手与具身智能操作大模型,攻克复杂环境操作难题,让荆楚人形机器人实现了从“站起来”、“走起来”,到如今真正“用起来”。目前已推出4款产品,覆盖教育、工业、商业服务甚至家庭陪护,部分已落地车间实训、展会演示等多个场景,收获了广泛认可。

湖北速度震惊科学家:4天拿执照,3个月建成研究所
刚从欧洲赶回武汉的复旦大学教授马剑鹏,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以及“蛋白质工程之父”艾伦·费尔斯特组成“科学三剑客”携手武创院共建“AI蛋白质设计研究所”。从论证、注册到平台搭建,全程仅三个月!他结合此次出差经历分享国际生物医药行业的新变化:如今该行业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中国新药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前沿,这在三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对于这家在武汉诞生的奥泊(武汉市)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他更是信心满满,表示将把企业打造成行业标杆,而武汉也将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地。

“尖刀”出鞘!42项黑科技专攻“卡脖子”难题
“尖刀”技术攻关项目成果展集中亮出了自2023年6月立项以来的42项标志性成果,覆盖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数字经济与北斗、生命健康五大关键领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产品到生动的演示互动,全面呈现了湖北在存储芯片、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实现的技术赶超,有力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同步举办了五场专业路演,吸引了13家知名投融资机构与11家技术转移机构与项目团队“面对面”精准对接。现场气氛热烈,高效打通了从技术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湖北国际传播中心记者 李维佳 曾思佳 通讯员 姜胜来 姚坤森 编审 左凌颖 万敏)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