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大国小村 | 藏不住了!圆通、中通创始人的老家,都在这个村

长江云新闻  2025-11-06 12:17:50
分享到:

大国之基在乡土,振兴之路见小村。2025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农民日报社联合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沙广播电视台等40余家广播电台打造的系列融媒报道《大国小村》,用42个村落的鲜活故事,立体呈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图景。

当纵横全国的快递版图

与浙西山村的乡土血脉紧密相连

当走出去的“快递帮”

带着资源与智慧回归

一场关于产业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正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

秋日山间,晨雾未散

在杭州市桐庐县钟山乡歌舞村村口

党总支书记钟胜良

正在查看施工中的“快递之路”景观

“幸福速递”景观效果图

这条路

串联起了原址原貌重建的歌舞中学

和钟山乡歌舞、夏塘、子胥等小村落

而村口那个形如快递面单的打卡点

不仅将迎送往来游客

也仿佛隐喻着山村的命运——

寄出希望,签收幸福

歌舞村是圆通速递、中通快递创始人的老家

也是全国许多快递企业高管的故乡

全村近三分之二的家庭

在外从事快递服务行业

这让歌舞村一度面临

年轻人外流、产业空心的困境

而钟胜良

则是一位从快递行业返乡的带头人

从收入差距来说,在村里待个五年也抵不到在外面做快递一年。那时候回来,也是因为村里没年轻人嘛。

——歌舞村党总支书记钟胜良

正是这番感慨

促使他放弃了在外的事业和高薪

和钟胜良一样

党总支副书记严群荣也选择了回归

像我这一代人基本上都是在外面做快递的,同辈人都说你回来把我们歌舞村建设得好一点。那我们就在村里给他们做好后勤工作,让他们在外面拼得有劲一点。

——歌舞村党总支副书记严群荣

“后勤工作”如何做实?

村集体如何“造血”?

答案,依然要向深厚的“快递血脉”中寻找

钟胜良和严群荣首先想到的

就是从这片山水走出去的“快递帮”

亲帮亲。他们都是这样说的:“你们只要把村民服务好,有什么事村里解决不了的,或者是村里项目资金不够的,打电话给我们。力出不到,钱可以出的。”

——歌舞村党总支副书记严群荣

30多年前

歌舞中学的几位年轻毕业生

相继走出山村

先后创办了

申通、韵达、圆通、中通

等知名快递企业

被业界称为“三通一达”

如今,“三通一达”的快递业务总量

占全国快递业务总量的60%以上

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

事业有成后

“快递帮”始终心系桑梓

一份持续了多年的温暖约定在此生根

每年春节

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

都能收到慰问红包

像我们70岁的,一个人2000块,其中圆通1000,中通1000。80岁的那一个人就有3000块了,高兴呀!

——75岁村民黄世江

但简单的“输血”并非长久之计

2020年,歌舞村集体创办了

桐庐歌舞食品有限公司

40多名员工全是当地村民

专门生产本地特色粽子

钟胜良主动对接圆通、中通

将乡亲们亲手制作的粽子

作为两家企业的员工端午福利

这样一来

不仅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

40-50万元的创收

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粽叶、猪肉的销量

家门口赚点钱,前一个半月加起来一万块一个人肯定是有的。

——食品公司员工张早平

粽香沿着快递网络飘向全国

而更多的本地特产

也搭上了这趟“快车”

我们的蜜梨、蓝莓、茶油、歌舞粽子等等这些农特产品,也通过我们的“三通一达”带到了全国,带动了我们家乡先富带后富的这项工作,让家乡的老百姓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桐庐县钟山乡党委委员徐樟媛

产业的种子一旦播下

便不断萌发新芽

在歌舞村村口

一幢正在装修的白色建筑十分显眼

这是圆通投资打造的“茶工坊”

将统一种植、加工、销售本地茶叶

——天尊贡芽到时,村民又能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然而,最重磅的“回归包裹”

是“快递帮”将总部经济

直接“打包”回了家乡

在桐庐经济开发区

“通达未来城”拔地而起

集聚了申通国际总部、韵达全球科创中心

圆通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通快递第二总部

中通快运总部“三通一达”核心项目

“留下产业、留下人才、留下市场”

的扎根共建理念

正逐步落地

“三通一达”总部项目的回归,带来了很多上下游的生态企业。截至目前,我们快递物流关联企业已经达到了385家,2024年度整个营业额突破了487亿。仅一个中通快运的回归,就带动1000多人在桐庐就业。

——桐庐民营快递发展中心

党组成员、副主任胡晓华

从发放慰问金的“暖心小事”

到培育本土产业的“造血工程”

再到引入总部经济的“战略布局”

歌舞村的振兴之路清晰可见

从“快递摇篮”到“共富驿站”

歌舞村书写了一段血脉反哺根系的佳话

曾经,村民们用脚步丈量出

“通达天下”的版图

如今,他们让这条物流血脉

为故乡注入了产业振兴的活水

个人的奋斗与时代的机遇在此交汇

共同编织出一幅

人才回归、产业生根、村民共富的

温暖图景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