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襄阳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引擎”全速启动

长江云新闻  2025-11-06 09:49:32
分享到:

11月4日,湖北省襄阳市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之产业转型升级篇”新闻发布会,集中通报了襄阳市“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成效及“十五五”规划方向。

“十四五”期间,襄阳以“两资三能”工程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三线并进”。襄阳高新区作为全市创新驱动的“核心引擎”,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构建了以“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湖北实验室+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9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为引领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70家,其中国家级31家;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获批国防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参与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隆中实验室产出16项标志性成果。

襄阳市科技部门介绍,襄阳在全省率先推行“赛马制”攻关模式,引入部省试点“同行评议”项目评审机制,围绕产业技术瓶颈开展有组织科研;汉江重工“昆仑号”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汇尔杰参与研制的世界首面玄武岩五星红旗登上月球,江山重工火箭运输发射装置应用于商业航天。“十四五”期间,襄阳累计转化科技成果50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42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从“十三五”末的150亿元增至562亿元,增长近3倍。

在知识产权方面,襄阳构建全链条、跨区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2022年成立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级保护中心申建取得重大进展;与10余座城市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牵头组建“襄十随神”知识产权服务联盟。2024年,该市获批首批国家级市域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枣阳、南漳入选县域试点。

而作为智能网联车先导区,襄阳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多款新能源整车量产,全产业链向智能化升级;新能源电池产业形成集群效应,本地企业转型与外来项目落地并举;磷煤化工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产业集群,低空经济领域成立全国首家相关安全评估中心,企业切入主流供应链。

“十四五”期间,襄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为该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展望“十五五”,襄阳将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持续推动产业“三线并进”,深化工业“三化转型”,优化企业培育体系,同时推进科产、数实、产业三大融合,强化招商引资与外贸提质,为打造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筑牢产业根基。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雪晶 通讯员 任妤 图片:襄阳融媒体记者 李旭辉 摄 审核 廖云翔)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