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五峰:让公路售卖棚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温暖驿站
金秋时节,351国道湖北五峰境内沿线车来车往,新建的农产品售卖棚与层林尽染的美景相映成趣,应急车道外警示桩与样式统一的白色棚子错落有致。
351国道渔洋关镇汉马池村路段售卖棚内,猕猴桃、农家豆瓣酱、天麻、土蜂蜜等特产琳琅满目,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现摘现卖,新鲜得很,质量绝对放心,有问题随时来找我。”当地村民姚女士满脸笑容热情地招呼停车购买的客人。

全长约178公里的351国道横贯五峰全境,以往沿线村民大多在路边临时支起摊点,风餐露宿售卖当季农产品增加收入,占道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给过往车辆带来不便,还影响了路域环境。
为彻底治理好351国道上这个“流动风险点”,五峰交通公路部门主动谋划,以路域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突出精细化服务,构建“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服务体系。五峰公路中心联合山通公司工作人员多次开展实地调研,收集摊主及周边村民意见建议,及时将售卖棚建设纳入整体规划和“为民办实事”清单,通过“一棚一策”精准服务,投入资金近10万元,在农特产品售卖集中、路面较宽路段精心建设5处农产品售卖棚,标配桌椅设施,为村民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售卖空间,营造出整洁有序、舒适便捷的经营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安全便捷的购物环境。
“以前摆摊像打游击,每次要搬运桌椅、遮阳伞、农产品等,三轮车要来回好几趟,费时费力。”姚女士感慨地说,“现在只需要搬运农产品,摩托车一趟就运来了,而且天晴下雨都可以出摊,现在每天稳定收入200块钱,遇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日收入达到近千元。”收入的增长让姚女士对售卖棚的建设满心感激。

当地政府负责人表示,售卖棚的投入使用,让摊主们感受到了交通公路部门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体现了选址便民、建设利民、政策惠民,实现了摊主经营有序、村民出行便捷、游客购买安全、国道景观靓丽、公路行业形象提升等多方共赢。
“以前路过想买土特产,把车停在路边既怕影响交通又怕车被剐蹭。现在设置了售卖棚停车区,可以慢慢挑选且安全多了。”正在选购猕猴桃的吴女士说。
坚持花小钱办实事,用心比用钱更重要。五峰公路中心主任邹传秦说:“看到摊主们都搬进了农产品售卖棚收入稳定,游客停车购买更加安全可靠,心里满满的成就感。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售卖棚的功能与品质,积极拓展民生服务的新领域、新途径,让美丽公路成为风景线、致富线,让小小售卖棚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温暖驿站。”
(长江云新闻记者 许可 通讯员 潘庆芳 吴柯睿 张文广 谷晨宇)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