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荆楚答卷 | 亮“尖刀” 湖北集中展示42项科技创新成果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指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牢记嘱托,湖北以“尖刀”技术攻关工程为抓手,紧盯国家所需,立足产业所困,聚力攻坚,一大批“首款、首次、首创”竞相涌现。今天,首批42项湖北“尖刀”成果集中亮相,标志着湖北正朝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稳步迈进。
记者 余旭东:存储芯片、高端医疗装备、航空航天关键部件,这些我国长期受限于人的科研产品,如今都刻上了“湖北造”的鲜明烙印,在今天的湖北“尖刀”成果展上,这些成果不仅是在各自领域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还变成了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引领性产品,就比如我身旁这台全国首创的原子量子计算机,经典计算机需要100年才能破译的密码,它1秒钟就能搞定。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研究员 许鹏:具有大规模、高联通、低功耗,这样三个最显著的特点,我们不仅实现了核心产品的替代,我们甚至实现了国产超越。
突破的背后,是湖北构建的创新机制。2022年9月,湖北出台“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实施方案,着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构建了项目接力实施机制,既注重“从0到1”的技术突破,更加快“从1到N”的产业应用。
湖北省科技厅前沿与重大处二级调研员 李翠华:一个“尖刀”的产品、一个应用的场景、一家应用的机构、一个接力部门、一家投资机构,政府、企业、高校、市场、金融一起发力,支持我们的“尖刀”产品落地转化。
在“尖刀”项目支持下,武汉理工大学联合产业界、资本方牵头研发的“大丝束碳纤维”,不仅关键性能指标实现突破,更在短短两年内实现多个应用场景落地。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丁国平:在湖北省的优势产业,如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等领域实现了应用验证,把我们的技术运用到产品。
两年来,曾依赖进口的超高速光模块、光刻胶等,湖北已提供国产替代方案;曾受制于人的高端医疗设备、大功率工业激光器等,湖北正实现技术赶超。这些“尖刀”成果不仅支撑国家特大工程,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更跻身国际竞争舞台。
记者 余旭东:从“谋尖刀”“砺尖刀”,再到今天的“亮尖刀”,这场成果展展出的不仅是技术与产品,更是一种披荆斩棘,以尖刀锋芒刻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念与力量,湖北正以我有金刚钻,必览瓷器活的决心与信心,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锻造着最坚实的科技内核。
(长江云新闻记者 余旭东 谭思为)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