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恩BA”:时刻感恩,让我有机会参与!

长江云新闻  2025-11-05 12:15:15
分享到:

十三年弹指一挥间,十三年的工作历程,让我从青涩到成长,从茫然到有所知,我时刻感恩,让我有机会参与!

一、在茫然中跟着学习

刚参加工作,进入金融系统,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数据、政策文件,内心充满了“茫然”。怎么看懂金融报表?怎么分析金融数据和核心指标?怎么把握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幸运的是,我身处一个乐于传帮带的集体,领导、同事们面对面带、手把手教,我认真听、仔细看、跟着学。

三年后,我参与了一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硬仗。当时,全州企业风险、银行业风险、房地产风险、类金融机构风险、非法集资、非法传销风险集中爆发,不良贷款率达到历史峰值,我参与、见证了领导和同事们如何顶着巨大压力,一次次深入金融机构调研,一遍遍研判当下态势,一个个摸排风险点,逐步用市场开拓激活一批、公共消费带动一批、债务置换调整一批等“十个一批”、贷前“十看”贷后“八查”“一县一策、一行一策、一企一策”这些最朴实也最管用的“笨办法”,一点点化解风险,全州银行业2017年至2021年共化解不良贷款133亿元。

这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艰辛付出,我很荣幸曾是这攻坚队伍中的一员。这段工作经历,让我学习了如何处理金融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如何研判金融风险,金融如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等,也让我明白,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工作六年后,我又有幸参与了航空口岸建设等专项工作。还记得在短短两个月内,随专班到海关总署、民航总局、中编办、国务院空管委、武汉海关、湖北边检总站等20多个单位密集对接汇报,争取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政策支持。两个月内出差里程超2万公里,最多的一天,辗转三地,跑五到六个部门。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家口岸办最终批复同意恩施口岸临时开放,6月拿到批文后,专班坚持倒排工期,责任到点、到人、到具体航班,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办,终于在12月提前达到国家规定的临时航空口岸年客运量2.5万人次标准,开创了口岸建设“恩施速度”。

作为一名参与者,我内心充满了自豪,也更深刻认识到:要推动地方发展,必须心中装事,始终装着大局;必须脚下跑事,加强向上争取;必须肩上扛事,全力攻坚克难。

二、在风雨中经受磨炼

2020年对恩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对我个人而言也是备受考验的一年。这一年先后参与了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和“7·17”抗灾保电两场大仗硬仗。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腊月三十,我应召参与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担任综合二组组长,不仅是战斗员,也是联络员、勤务员及资料整理员,连续工作40多天,平均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以上,开始时连续七昼夜没有合眼,和同事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疫情就是命令!州里迅速打通药业企业、省防指、对口帮扶单位、省内外药业生产药企等“十条采购通道”,开辟海关、航空口岸、铁路、公路、快递物流“五条绿色通道”,抢购、抢运、抢调各类生活物资10万吨以上,筹集捐款和医用物资价值共计3亿多元,组织各类防护服及口罩1000万件(个)以上。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深刻地领悟到,只有在参与中才能磨炼自己,只有经受住风雨才能成长。

2020年7月,恩施州城又遭受了50年一遇特大暴雨导致的严重内涝,州城电力、通讯设施受损严重,170处小区、单位、宿舍和居民聚集区停电,涉及居民约4.6万户。灾情就是命令!我担任抗灾保电工作专班综合组组长,负责信息传达、数据汇总、沟通协调等工作。当时电力系统面临“两面作战”(电力系统既要抗灾保电,又要灾后自救)、“四个战场”(州城供电恢复战场、中考保电战场、马者滑坡保电战场、应急供水保电战场),电力恢复比预料的要难得多。同时,受灾小区积水严重,积水小区共45个,其中1万-10万方积水小区11个、10万方以上积水小区4个,还面临着垃圾清淤困难、供电设施受损严重、州内应急物资紧缺、应急队伍不足等困难,电力恢复条件比预想的要差得多。但是,我们没有被困难吓退,在专班的统一指挥下,建立了“1222工作机制”,采取“先排查再检测、先主线后支线、先重点后其他、先临时后永久”的科学复电策略,连续奋战6天6夜。当提前65小时10分钟实现全面恢复供电的消息传来时,当看到万家灯火再次将州城点亮时,我与专班其他成员一样,虽疲惫不堪但激动不已。这次经历让我明白,面对急难险重,唯有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科学的决策指挥和团队的通力协作,才能干成干好。

三、在基层一线汲取营养 

2023年,组织安排我到鹤峰县唐家铺村驻村,担任村支书,这意味着,需要在工作方法、工作思路上进行彻底转变。

唐家铺村是省交投、州委统战部、州总工会联合帮扶村,在县镇党委政府领导、单位联合帮扶和几届尖刀班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到村时,我内心充满忐忑,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我沉下身子向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老党员请教群众工作经验,向村民们了解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面对村里发展的瓶颈,我们决定从盘活闲置资产入手,与两位鹤峰籍企业家反复沟通,同时提升外围环境、协调解决遗留问题、做好水电路等配套,用真诚打消他们对客流量少、地理位置偏等顾虑,最终决定投资300余万元发展民宿。如今民宿经营火爆,年营业收入约200万元,既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收益,又为村民提供了10余个就业岗位。我们还协调新建水厂1个、水道管网4000米、太阳能路灯40盏。2023年,唐家铺村荣获“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3项省级荣誉。看到村里的夜晚亮起来、村里的产业兴起来、村民的荷包鼓起来,我感到能为老百姓做一点事情,是最有价值的。这段宝贵的基层经历,让我真正认识到高手在民间、经验在基层,也深刻认识到“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

四、在统筹协调中担负责任

2025年,举办第三届恩BA篮球赛,组委会让我担任总协调人、办公室主任。我很感恩,能有机会全面参与此类大型活动,也很惶恐,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我深知,这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赛事组别多、时间跨度长、融合程度高,对我而言是一次磨炼,又是一次新的挑战。

恩BA篮球赛累计关注突破20亿人次

恩BA篮球赛经过前两届的举办,已成为全州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体育赛事。要想在第三届取得新突破,要想让恩BA品牌擦得更亮,肯定不容易。幸运的是,州委、州政府领导特别重视,组委会全力以赴,社会各界都很支持,组委会办公室也汇聚了一批有经验、有能力、有激情、有情怀的战友,他们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领导,有的是参加过疫情防控、40年州庆专班的年轻人,还有的是连续两年参加恩BA赛事筹办的老面孔,我们一群人、一条心。

作为总协调人,我尽可能当好参谋,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到前面。我深知,恩BA能否继续出彩、出圈,关键取决于细节。针对每个阶段、每个组别的比赛,我们从队伍报名、资格审核、场馆协调、赛程安排、秩序册编排、开闭幕式设计、现场值守、观众组织、颁奖仪式,到交通安全、赛场安全、舆情安全、活动安全管理;从赛事预告、企业推介、温馨提示、综合报道,到现场直播、人物专访、精彩瞬间;从氛围营造、宣传标语拟定、广告牌设计、指示牌摆放,到场馆、卫生间清洁卫生等,一件一件事情搞具体,一个一个细节搞透彻,一个一个环节抓紧,一场一场赛事办好。

我尽量把所有的工作都落实具体。牵头制定了《2025年恩BA篮球赛组委会名单及职责分工方案》,明确组委会设立办公室、综合协调组、仲裁委员会、资格审查委员会、竞赛组、裁判组、宣传报道组等15个工作组。提请组委会领导专题研究、现场会商近百次,协调参与保障服务的州直单位40余家,参与“1+N”赛场值守等赛事服务保障人员超过5万人次。虽然每个人的职责不同,但在组委会这个集体里,大家分工不分家,相互提醒、相互补位、相互抬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我尽力自己先做好。赛事宣传工作实行轮值制,5个轮值小组各显神通,你追我赶。作为第一小组组长,单独完成了《恩BA已就绪,你准备好了吗》《恩BA浙BA以球会友 杭恩十年结对情谊深》《篮球,拥抱梦想》《恩BA奏响产业发展最强音 全国村BA总决赛亚军将与六支劲旅会师 》《恩BA组委会致咸丰白茶队贺电》等稿件20余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赛事已在半月谈、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等国家级媒体发稿61篇次、省级54篇次、州级400余篇次,单篇推文最高阅读量近4千万人次。除此之外,还有现场值守、物资搬运、节假日加班,我都和同事们一起做;开幕式、组别总决赛及颁奖式等重要节点和活动中,我总是留到最后。这段时间,“时时放心不下”成为常态,着急得睡不着觉、委屈得想流泪、磋磨得想放弃、劳累得浑身无力是最真实的写照。

本届恩BA的赛事已近尾声,看着恩BA篮球赛从小到大,逐步成长为单场比赛线上线下观看超百万人次、累计关注突破20亿人次的顶流赛事,成为对外展示恩施形象的新名片,内心充满感慨。正是因为一直以来的不断参与、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让我在本次统筹协调中有了些许底气。

前路漫漫,唯有奋斗,作为一名恩施人,我将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自勉,在恩施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征程中,尽我之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肖璇 通讯员 陈世华 编审 李亚敏)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