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宜昌枝江:硫酸装置有了“AI大脑” 工人变身“智慧管家”

长江云新闻  2025-11-05 11:01:38
分享到:

在宜昌枝江,三宁化工的硫酸装置实现了“无人”值守,由AI驱动的智能化变革,让工人转型为管理设备的“智慧管家”。

在宜昌枝江姚家港化工园,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10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现场,操作室的屏幕闪烁,设备自主运行,而曾经忙碌的操作工已转型为“智慧管家”。这是三宁化工去年建成的国内单套生产能力最大的硫磺制酸装置,今年该装置已实现每天操作频次从1600多次降低到10次以内,进入“无人”值守模式。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推进办公室主任 杨文华:“智改数转”让装置的安全、效益水平和智能化程度获得显著提升。

作为投资145亿元的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的前置装置,三宁化工主动革新,联合浙江中控技术团队,应用了大量当今最前沿的技术手段,破解硫酸装置操作难点,并成功入选湖北省首批“无人工厂”。凭借AI大模型构建的工业大脑,让装置能够像人一样进行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和自执行闭环,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通过精准调控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减少能耗浪费,为生产增效降本,每年增收大约1700万元。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推进办公室主任 杨文华:近5年,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4亿元左右。通过技术改造、挖潜增效、研发创新,推动企业走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释放无限潜力和价值。

大项目引领,“链”上持续发力,产业步步生花。三宁化工每年谋划开建一批大项目,近5年项目投资总额超500亿元,在上马乙二醇、酰胺及尼龙新材料、精制磷酸等“超级项目”的同时,还建成了多达40个与产业链息息相关的化工补缺项目和工业服务配套项目,成功吸引了20多家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园区已实现企业产品原料互通、产业上下游互惠,产业链和供应链关联度提升至90%,在姚家港化工园形成了全国新能源领域最大的电解液溶剂、磷酸铁生产基地、最大的氟代苯、苯甲酰氯等新材料生产基地,通过“煤-磷-盐”基础化工的转型升级,园区已形成五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长江云新闻记者 范莉 编辑 杜永红 枝江台 石青 李贤)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